有河書店 用電影走入香港文學與議題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黃子怡、彭潔盈/台北市報導】有河書店為資深影評人詹正德與詩人作家隱匿共同開設,前身是曾在淡水河邊佇立11年的「有河book」書店,直到2017年10月結束營業,因此「有河2.0」就此誕生,選書主題以詹正德夫婦兩人感興趣的文學、影像、藝術、社會等相關議題為主,其中包含詹正德著作的影評集,詹正德平時十分關注香港議題與電影作品,因此書店在近期邀請香港導演蒲鋒來分享會並配合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舉辦的「週遊香港」活動展出許多香港類書籍。

有河書店靠山不靠河

有河書店前身為獨立書店「有河book」,自2006年開設,直到2017年因為隱匿舊疾復發,因此停業,並轉手給他人經營,也就是現在的「無論如河」獨立書店。創辦有河Book的夫婦隱匿與詹正德,兩人原先在廣告行銷業工作,曾在明日報新聞台時期開始網路上書寫出版;2005年,隱匿從原本公司離職,兩人在思索未來發展後,決定以夫婦兩人共同熱愛的文學作為出發點來開書店,詹志德說:「開書店前必須要知道書店為何而開,而我們開書店其實就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愛好。」因為寫作與閱讀就是他與太太一直以來熱愛,並且持續在做,也永遠離不開的事,詹正德也曾在2014到2018年期間擔任友善書業合作社的理事長。


↑主理人詹正德介紹他的新作《異色的雜念。攝影/彭潔盈

結束經營11年的有河book之後,在停業的兩年間,詹正德以影評、文字接案維生,也開始思考要重啟有河書店,礙於原本的書店已經轉讓,加上基於道義原則不方便開設在「無論如何」書店附近,於是詹正德開始尋找新的地點,他從油車口到沙崙淡海前後跑了好幾趟,就是遍尋不著;後來到紅樹林、竹圍、關渡一帶,礙於書店經營好景不善,許多房東一聽到是要經營書店,就馬上一口拒絕,後來詹正德離開淡水,找到了北投區,最後在距離唭哩岸捷運站300公尺處,看見一間1樓、20坪的店面。雖然離開了淡水,未來也不再靠河,但店面後方就是奇岩山,旁邊有東華公園有步道可以上山,環境寧靜舒適,因此有河也從原本靠淡水河的「有河book」,變成了靠山不靠河的「有河書店」。


↑香港影評人蒲鋒為讀者講解黑幫電影的脈絡。照片提供/有河書店

686與香港電影

詹正德從以前就會在網路以代號686發表社會議題或是電影影評相關的文章,許多客人也因為文章慕名而來,甚至變成了常客,詹正德身為影評人,不僅觀看,也評論了很多部電影,而他特別喜歡香港時期的電影,也因此結識了許多香港導演,其中就包含此次「香港黑幫電影的肌理脈絡」活動講者—蒲鋒。

蒲鋒為影評人、電影歷史研究者,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在 2018 年時移民台灣,並於西門町落腳開了「電光影裡」電影書店,而這次活動,蒲鋒談論了香港黑幫電影中大老與老二的價值觀分歧,活動當天意外的是,來聽講座的讀者清一色都是女生,而詹正德也與蒲鋒討論關於香港電影現今受到中國影響,電影產業自由受到限制的現況, 不同世代的台灣人,他們的觀影經驗裡都離不開八、九0年代經典的香港警匪片與黑幫片。

而這些電影的場景,在 2019 年的香港街頭真實的上演——警察獨大,警察打人沒有後果,螢幕裡的劇情搬到現場成了殘酷的影像,在另一方面,九七後香港電影為進入中國市場,也改變了這批警匪片的劇情發展。

蒲鋒提到,就因為大製作的電影團隊往中國發展,讓香港有更多關懷社會、著墨於本土文化的小成本作品可以慢慢浮出水面。國安法雖然限制了創作自由,但在適度的情況下,高壓會加強說話的價值;正因為你知道自由不再是理所當然,你就更能把自由的精神表達得動人盡致。 


↑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成立於2014年,為獨立書店解決許多進書問題。圖片摘自網路

從友善開始,讓書業重生  

現今台灣大環境對於獨立書店不太有利,在這個嚴酷的生存條件下,出版社、經銷商、書店哀鴻遍野,卻無計可施,因此2014年底,台灣多家獨立書店集結共組「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簡稱:友善書業合作社),以社會企業作公益經銷,取代傳統經銷商的經營型態,由於獨立書店無法負擔大量的書籍進貨量,因此以各家獨立書店共同團購的方式向出版商進書,合作社從創立到現在八年,目前已累積200家獨立書店。

詹正德說:「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自救,讓實體書店可以繼續支撐下去。」也因為這股衝勁,就算在重啟有河書店時面臨疫情帶來的困境,詹正德夫婦仍然能堅守下去。

近期,配合台灣書店文化協會舉辦的周遊香港活動推薦一系列香港選書,像是楊紫燁導演的⟪昨日的影今日的光⟫,還有林嶺多導演的⟪林嶺東 嶺上起風雲⟫等相關香港電影文學作品,希望讓讀者看到更多即將消逝的香港電影文學作品,也讓讀者們關注到香港的社會議題。

有書或電影的地方就有我

問到之後對於書店的計畫,詹正德只說希望書店未來能順利的生存下去,因為閱讀與寫作是他生活最大的快樂,近期,繼2014年底出版了第一本影評集《看電影的人》之後,睽違八年,又將這些年所累積的影評文章集結出版《異色的雜念:看電影的人2》。詹正德身兼書店人及影評人,觀覽既豐博,對電影及現實世界之理解與剖析可謂異常深刻,且常有獨到角度,而一部影評集的價值不僅在於作者「看了什麼」、「看了多少」,更在於其「看的方法」,這正是兩部《看電影的人》所提出的終極價值。

而未來他希望邀請更多導演或電影工作者來到有河與讀者們分享影像工作與分析電影背後的歷史故事,也希望有何書店能持續吸引愛閱讀文學的人前來。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的是位於北投的書店,書店只有一樓,空間不大,從透明玻璃外就可以看到大大的香港議題書籍,四周牆壁也整整齊齊地排列了老闆詹正德與妻子喜愛的文學類作品以及電影相關書籍,老闆滔滔不絕地與我們分享了很多他在當影評人的經歷,實在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007則報導
2,113則影音
667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2:57

鳳林國中籃球隊 用籃球學自律築夢想

2023-03-31
瀏覽:
715
推:
0
回應:
0
3:05

「挺石虎,救農夫」志工合作改善雞舍

2023-03-30
瀏覽:
1,241
推:
38
回應:
0
3:16

友善書業 200多家獨立書店聯手突圍

2023-03-29
瀏覽:
1,514
推:
25
回應:
0
1:37

長短樹公園 廢棄鐵皮屋變身吧台咖啡廳

2023-03-28
瀏覽:
1,671
推:
25
回應:
0
2:52

更生人劉文中 送愛心餐幫助弱勢

2023-03-27
瀏覽:
1,833
推:
7
回應:
0
2:29

生態共存的阿彌達玉茶園 看見茶樹生命力

2023-03-24
瀏覽:
1,977
推:
0
回應:
0
3:00

老明玉香舖 來自艋舺舊城的獨家「香」味

2023-03-23
瀏覽:
2,346
推:
1
回應:
0
2:54

逆風劇團 非行少年的圓夢平台

2023-03-22
瀏覽:
2,398
推:
0
回應:
0
2:40

醫樹的人詹鳳春 強調自然拒絕灑藥

2023-03-21
瀏覽:
2,346
推:
0
回應:
0
3:13

臺語歌手張雅淳 以月琴彈唱島嶼故事

2023-03-03
瀏覽:
4,687
推:
0
回應:
0

有河書店 用電影走入香港文學與議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77,356篇報導,共12,21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77,356篇報導

12,21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