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觸到筆觸 原住民文學

文字-A A +A

【記者 徐孟真/嘉義市報導】

台灣的轉變 原住民文學的初展枝芽

80年代後,台灣社會風氣漸漸趨於開放,不管是經濟、思想、文化都朝向多元化發展,加上國際間原住民復興運動的意識抬頭,原住民文學家開始以自身文化作為主題投身創作,尤其這個時期的原住民青年恰好是原住民受漢族教育後,教育體制、思想、語言使用相對成熟的第一代,大約是民國60年代出生的創作者,大多已經能夠使用漢文字寫作,原住民文學即從口傳轉為文字書寫,加速了文化的傳遞,讓更多非原住民族的閱讀者也能夠閱讀,也可以實體紀錄下屬於原住民自身的情懷。

民國80年代的原住民運動。【記者 徐孟真/翻攝自新聞實驗室】

原住民文學如何定義

社會對於原住民文學的定義有幾種不同的看法,一開始只要作家具有原住民身分,不論他所書寫的是何種題材都歸類在原住民文學,後來漸漸出現另種不同的聲浪,認為這樣的定義方式侷限了創作空間,提出只要文學作品是以原住民作為題材都能算是原住民文學。卑南族作家巴代表示,在語言方面使用族語創作或者中文創作都有其重要的地方,因為對他來說這些都是詮釋藝術的方式,並沒有好壞之分,如果要一味的否定其中一種創作方式,或是限制作者的創作語言,那其實是變相的侷限了這個創作。

現在也有許多關於探討原住民文學的論壇。【記者 徐孟真/擷取自山海文化雜誌社】

心繫山海 黑暗的出口

在原住民文學中常能見到濃厚的族群文化,看見大量以山海作為背景的作品,不只描寫傳統文化,紀錄原本山海間的生活,並寄託強烈回鄉色彩,也在創作中抒發社會長年對於原住民的打壓迫害,以筆對抗社會的不公,同時書寫對於自身身分認同的矛盾。原住民文學的讀者謝孟玹表示,在原住民文學之中可以感受到文化消失的急迫,相較於其他文學,它散發出一種純真,用字比較淺白直接,閱讀起來不會覺得過於深奧,然而現代文學就比較常偏好暗示以及隱喻,可能要去猜想作者的想法,所以在原住民文學中可以很簡單的去感受他們的生活,像是書中的山豬、飛鼠、飛魚都是他們的日常。

曾被中小學收錄為課文的知名原住民文學書籍。【記者 徐孟真/擷取自博客來】

寄情於文學中

從原住民文學中看見文化意識抬頭,再從文學中看見一個文化的過去,不只是族群被壓榨迫害,還有大環境下身為少數的無奈,不過也能夠從不同角度看見這個文化的美麗之處,在書中一同徜徉在山海之間,體會原住民的民族文化。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1

加入時間: 2008.03.13

中正E報

加入時間: 2008.03.13
4,450則報導
2,143則影音
555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9:59

以土為鑄 陶雕大師的不凋之美

2023-06-19
瀏覽:
20,912
推:
2
回應:
0
9:48

身心障礙運動 有愛無礙

2023-06-19
瀏覽:
43,584
推:
1
回應:
0
9:04

讓障礙者自由:自立生活的未竟之路

2023-06-19
瀏覽:
22,834
推:
45
回應:
0
2:55

「ㄨˋ自身」 李明杰小型創作展

2023-06-12
瀏覽:
12,068
推:
0
回應:
0
3:00

無聲麵店 聽障者的一片天

2023-06-12
瀏覽:
21,422
推:
198
回應:
0
9:54

綠豆嘉義人 找回記憶中的朴子味

2023-06-12
瀏覽:
29,509
推:
413
回應:
0
2:51

「廢」欲清 海廢監測一起來

2023-06-05
瀏覽:
15,574
推:
3
回應:
0
2:52

白色浪潮 來去溪口看拉麵線

2023-06-05
瀏覽:
18,598
推:
3
回應:
0
2:59

乘風呢喃歷史記憶 社區講堂開講

2023-06-05
瀏覽:
12,809
推:
1
回應:
0
2:59

轉啊轉 溪口國小有陀螺

2023-05-29
瀏覽:
20,141
推:
3
回應:
0

從感觸到筆觸 原住民文學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2,001篇報導,共12,50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2,001篇報導

12,50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