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蛙,農夫




年才剛過完,山裡的農夫許家豪已經開始忙碌。
許家豪經營一家農園餐廳,叫禾豐農園,位於陽明山上的平等里。
他田裡的工作份量很重,除了忙著種海竽、筊白筍、餐廳裡的蔬菜之外,他還要忙著拔草。
這些工作,讓他看起來和一般農夫沒什麼兩樣。
但實際上,他卻是觀念超乎一般農夫的農夫。
好幾年前,他的筊白筍田裡被發現住著一群數量龐大的台北樹蛙。
世居平等里多年的許家豪,從來不曾注意這些生物有何特別之處?
台北樹蛙,冬天繁殖,平日則會夏眠。冬天繁殖季時還會挖洞築巢,叫聲低沈,屬於台灣特有種。
許家豪過去不曾發現他們是因為青蛙幾乎晚上才會出來,而晚上正是農夫的休息時間;雖然有時清晨下田會偶遇幾隻,但許家豪從來不曾仔細看過他們,瞭解他們,更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直到三四年前,台北樹蛙才真正認識了農夫,而農夫,也開始把樹蛙當成朋友,愛護他們,保護他們。
為此,原本就很少使用除草劑的許家豪再也不使用除草劑,從那一天開始,遇見草他都用拔的。
現今每年冬天的夜裡,台北樹蛙的鳴叫聲成為最佳交響曲。
雖然周邊很多鄰居還是不知道這裡有台北樹蛙,不過這一切都已不太重要,因為他田裡已經成為台北樹蛙繁殖的大本營,估計一個冬天可以有一兩百個卵泡,而每一個卵泡,約莫有三到四百粒的卵,也就是說這片田地一個冬天下來,可以孕育出上萬隻的台北樹蛙蝌蚪。
當然,當冬天過去,台北樹蛙離開之後,各式各樣的樹蛙與生物又會在不同的時刻以這裡為棲地,繁衍出新的生命;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餐廳裡的顧客很少人知道他的這一段故事,他大可藉由這些生物讓餐廳出名,不過這對於一個農夫來說,卻是從來都不曾想過的部份。
我認識許家豪多年,我看著他的孩子長大,看著他對於環境的努力與樸實態度,內心由衷佩服著他。他由連青蛙名字都不知道的普通農夫,變身成為聽到叫聲就知道是什麼蛙的專家農夫,這之間的過程與發生的故事,是活在當下台灣的許多人們,值得好好思考的。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