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藝術在身體永存-『李翁』

2020/04/09 10:14
2,116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照片
照片

  彰化榮家失智園區,迎來一位新的住民,榮民袍澤李伯伯,起初至新環境不適應,情緒起伏大,雖然是防疫時期,門禁管制較嚴,兒子仍不懼麻煩經常來探視關懷李伯伯,讓他能很快的敞開心胸來適應園區;閒聊時,李伯伯精神抖擻拿出很多報導或記載他豐功偉業事蹟的報章、書籍。李伯伯是1932年出生於廣西省,早年受過軍事及藝術學校教育,他自小對繪畫深感興趣,又受到畫家姊夫的影響,民國三十八年原本計畫進入上海藝專就讀,17歲的他碰到戰亂時期,隨國民政府軍隊搭船來到台灣,開啟他的軍旅生活,喜愛繪畫的他,投考政工幹部學校(現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繼續他的藝術生涯。

     民國44年退伍之後,懷才不遇的他為了五斗米,當起繪畫老師、畫插圖及封面、曾在報社擔任美術編輯及記者,當過不少繪畫評審委員;喜愛藝術的他本來以西洋油畫、抽象、寫實為主,自覺中國人西畫永遠比不上歐美藝境,認為中國人要以中華文化根源-國畫為主,並向多位國畫大師請益;本身有寫實及西洋油畫為基礎,李伯在國畫畫作挑戰創新並添加很多現代化元素;經過多年磨練之下,在國內、外開過30多次作品展覽,也是少數全能榮民畫家,並在中國繪畫藝術占有一席之地。

    李伯傷心表示中風之後,記憶力開始下降,且畫圖時手不停顫抖,多數時間待在房間看電視及使用智慧型手機,偶爾有靈感,埋頭努力創作,雖然目前已無法像從前一樣創作令人嘆為觀止的畫作,但李伯伯仍充滿信心且聲音宏亮的說:「他會繼續創作藝術直到他不能動為止!」這樣精神讓我們感到欽佩繼續鼓勵支持他。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