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蜂共舞

地區:
分類:
文字-A A +A

文/謝水樹(荒野台北總會解說員、蘭溪人文發展協會理事長,自然名:天狼星)

許多人對蜂總是存著幾分敬畏而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尤其是我們對虎頭蜂襲人事件仍時有耳聞,加深了我們對蜂的畏懼感,使我們對一般的蜂類也不敢接近,有些人不但見蜂就閃,甚至是見蜂就打,當然另有一些人是見蜂心喜,這些人自稱是「見義勇為」的「獵蜂高手」,他們常以相當專業的技術與裝備,直搞虎頭蜂窩,除了「為民除害」之外,當然也帶回數量龐大的戰利品。

我的朋友之中就有幾位箇中高手,知道我常為小朋友介紹昆蟲,有一次還特地送我一個超大型的虎頭蜂窩作為教材。這個蜂窩直徑約40公分,高55公分,巢片共有13層,若以每層1,000個巢室來計算,這一窩虎頭蜂姊妹們的數量可真是多得嚇人。

走在花園新城,真的可以常常遇到蜂,但別擔心,並不是虎頭蜂,他們多數是出來採蜜的小蜜蜂、圓花蜂、和出來覓食或為幼蜂準備食物的細腰蜂。即使遇到覓食中的虎頭蜂也不必那麼害怕,他離開蜂巢外出,並不會像在巢邊警戒時那麼兇猛好鬥。

真正跟我們最貼近,生活在一起,與我們共舞的,生活在一起,要算是長腳蜂和蛛蜂了,這兩種蜂喜愛築巢在我門家居建物的屋簷下,石牆上,甚至是書櫃上。去年當我無意中發現有兩隻蛛蜂在我工作室忙進忙出的時候,開始引起我的好奇,於是開始與他們展開一場追蹤遊戲。看著他們一次一次的啣著泥巴和獵物來來回回,完全無視於我們的存在。經過了緊密追蹤與搜查,這一年我們在客廳與工作室裡總共發現了六個泥巢,都是在平常不會輕易去移動的地方,有的築在書架角落,有的則築在衣櫃後方。

最誇張的一窩就築在我的書桌抽屜下方。每當我要畫圖時,成蜂就在我腳邊飛上飛下,我十分困惑他為何會選這樣的地方築巢。還好我們是「和平愛好者」,他對我十分友善,我也對他們以禮相待。這樣我們相處了幾個禮拜,直到成蜂不再出現,我知道他的「任務」完成了。我仔細觀察他的藝術作品,一大團的泥巢中共有10個巢室,每個巢室大約長兩公分,直徑一公分,顯然每一個巢室中都正在上演一場偉大的生命故事。

蛛峰會捕獲蜘蛛,並用尾針刺擊蜘蛛的神經球,讓蜘蛛癱瘓,然後帶回巢室,再將卵產在癱瘓的蜘蛛身上,然後將洞口封住,孵化的蛛蜂幼蟲就以蜘蛛活體為食,最後在巢內化蛹,最終變成成蟲破巢而出,又是一隻生龍活虎的蛛蜂。

我很有耐心的等待小蛛蜂一隻隻的離巢之後,再取下蜂巢,小心翼翼的從巢室開口將蜘蛛殘骸一隻一隻的取出來,發現他抓來的都是小型蜘蛛,而且並不限定是哪個品種,每個巢室的蜘蛛數量大多四到八隻,怪不得築巢的時候蛛蜂媽媽那麼辛苦。

顯然並不是每位蛛蜂媽媽都那麼多產,在我們找到的蜂巢中,也有兩個巢室或三個巢室的,每個巢室的造型都宛如砲彈,相當可愛,有些朋友看到這樣的巢室,以為是泥壺蜂的家,事實上泥壺蜂大都築巢在野外,大都單獨一個或是兩三個築在一起,造型圓圓胖胖,再加上一個壺嘴,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陶壺藝術作品。

這些小巧可愛的作品,人見人愛,我們不禁要佩服這些大自然的藝術家們,牠們的天份和創作力,往往是我們所遠遠不及。

(本文刊載於荒野快報164期)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6.20

荒野保護協會

加入時間: 2007.06.20
320則報導
4則影音
1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2:20

在台灣看見熱帶雨林-婆羅洲野生動植物巡迴展

2023-12-05
瀏覽:
3,688
推:
0
回應:
0

賞燕熱潮,即將襲捲今年夏天!

2023-06-28
瀏覽:
4,879
推:
0
回應:
0

荒野循環零廢棄志工講師培訓開跑了

2023-06-15
瀏覽:
3,555
推:
2
回應:
0

蟹天蟹地.護蟹有你──淡水河口守護陸蟹行動

2022-11-04
瀏覽:
2,175
推:
0
回應:
0

畫出一篇綠色大地――綠色生活地圖

2022-08-24
瀏覽:
3,938
推:
0
回應:
0

五股賞燕季|我與燕的距離

2022-07-20
瀏覽:
2,435
推:
0
回應:
0

護蟹行動─找尋謝蟹的方法

2022-01-06
瀏覽:
2,419
推:
12
回應:
0

2012地球一小時

2012-03-21
瀏覽:
5,991
推:
5
回應:
6

與蜂共舞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共12,790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6,952篇報導

12,790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