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影像紀錄-採訪篇 于立平老師
把對環境的感情轉化成文字照片或影像,形成力量影響他人,就是環境報導的初衷。
線上記者報告(胡慕情)
新聞是什麼?如果一棵樹倒下而媒體沒有報導,這棵樹究竟有沒有真的倒下?
第一次訪談就上手
先進行沙盤推演,寫下想問的問題,反覆推敲。若受訪者提到人名、地名和專有名詞,務必確認。
訪談心法
採訪前要先釐清訪問重點、準備訪題。要問開放性的問題,避免「是非題」、「選擇題」而要問「申論題」。
用心拍攝 公民報導不當獵人
人物報導適合新手公民記者嘗試,可從親朋好友開始練習,可磨練拍攝技術,也能學習與人互動的撇步。
出發採訪的準備功課
採訪要注意避免噪音干擾,注意訪問的構圖與背景,並鼓勵受訪者多講具體的故事跟例子。
成功採訪的撇步
分享採訪「一般民眾」、「公部門與學者專家」、「特殊人物專訪」等受訪者的撇步。
如何整理採訪素材
在訪問的畫面中,挑選受訪者提到的故事,或具體案例,讓受訪者的話跟旁白互為因果,邏輯就會通順。
人物採訪
訪問人物時,可以記錄受訪者提到的人事物,再跟他索取相關畫面照片作補充,例如得獎紀錄、成長照片等等。
記錄報導(李惠仁)
想創造出不同的敘事方式,要先作好「歸納報導型態」、「創造節點」、「以旁白扣連結點」等基本功。
如何讓故事說得更好(吳東牧)
別讓故事聽起來都一樣,要找到明確且新鮮的重點,確認報導範圍後積極拍攝,素材也要懂得「捨得」。
如何獨立完成專題新聞(鍾雄秀)
報導的前置作業非常重要,要拉出採訪的軸線與多元場景,在受訪者配合的情況下更能如魚得水。
新聞前置作業與拍攝現場 (郭志榮)
記者對於自己所要採訪的內容,都需要事先調查清楚,並且有基本概念,這樣在採訪時,才能直接切重要點。
如何找議題與另類媒體(楊鵑如)
公庫記者楊鵑如表示:台灣不能淪落在主流媒體的洪流中 公民媒體站在人民第一線,從公平正義角度出發。
如何找議題?另類媒體的路_2016年(梁丹青)
新聞就在你身邊,讓公民新聞成為「共鳴新聞」,也就是對閱聽人具有影響力的最新事件的報導。
2分鐘新聞:文字記者的前置作業與拍攝現場處理_2016年(余遠炫)
一般新聞寫作的主播播報稿頭約25-30秒,內文也就是記者旁白約1分20秒至1分30秒,其中訪問約佔20-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