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鏡
分鏡指影音媒體在實際拍攝前,對鏡頭所做的設計跟構想。通常都會畫上簡單的圖示和文字說明。
用影像說故事(上)
假設要呈現登山的艱辛,就要捕捉登山者的負重、行路的險峻等畫面,會比用文字敘述更有說服力。
用影像說故事(下)
拍不到影像時,你缺少的畫面可能有人報導過,可參考公視影片素材的網頁,運用「創用CC資源」。
用影像說故事(上) 黃嘉俊老師
介紹構圖與分鏡,拍攝時也可把環境跟人的關係放進來,或藉由視線引導觀眾想像。
用影像說故事(下) 黃嘉俊老師
大量觀影是最好的學習,也可觀摩好照片中的故事、期待感、未來性,這些感覺是不用言語解釋的。
用影像說故事 林育賢老師(上)
介紹各種鏡頭運用的方式與時機,並分享個人作品及賞析。
用影像說故事 林育賢老師(下)
從個人作品觀摩中,介紹拍攝的各種手法與使用時機。
用影像說故事(上) 張光宗老師
影音報導中,聲音和畫面要做到「畫面清楚」、「顏色(色溫)正確」、「聲音清楚」、「構圖穩定」。
用影像說故事(下) 張光宗老師
除了講述影像的拍攝要點之外,也親身示範攝影器材使用的方式與注意事項。
動態分鏡(陳忠峰)
介紹構圖的黃金比例與九宮格法,說明各種鏡頭代表的含意,並現場示範拍攝的注意事項。
新手分鏡3守則
包括「從遠到近拍」、「運用角度/焦距/畫框大小」與「180度原則」,可讓你的拍攝更順利。
鏡頭語言
從遠處的「確立鏡頭」,到中景的交流感覺,到特寫強調局部,各種鏡頭都要盡量拍到,不能偏廢。
「遠、中、近、特、訪」拍法分享
「遠中近特訪」拍攝方法,很適合新手公民記者嘗試,只要抓住重點就可輕鬆製作公民報導。
認識「遠、中、近、特」景
建議初學者以「定cut」拍攝,不要進行攝影機的運動,每個畫面定住拍五到八秒,剪接時就有穩定的素材。
認識鏡頭語言
通常使用仰角鏡頭是在暗示,被拍攝物令人尊敬,而俯角鏡頭則會減少被拍攝物的重要性。
構圖、分鏡 與現場拍攝(陳明輝)
好的畫面會說話,而透過角度、場景的選取,可以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然而,在拍攝時,一些常用的小細節也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