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讓軍職成為職涯起點:青年就業新思維

2025/11/05 17:08
25次瀏覽 ・ 1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筆者日前參加由北科大於114年11月5日舉辦的「如何協助學生進入職場」研習活動,深感一項關鍵議題亟需正視:如何協助應屆畢業青年與退伍軍人順利銜接職場,發揮所長。這不僅是教育與就業政策的挑戰,更是國防體系與社會整合的核心課題。

🎯 職涯探索的起點:興趣與能力的對接

無論是學生或退伍軍人,求職前常會進行「何倫碼職業興趣類型」測驗,將職涯興趣分為六類:實作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雖然此分類原設計用於一般職場,筆者認為軍中職務亦可對應,如研究型可對應中科院研發人員與軍事院校教職;藝術型則涵蓋政戰人員;社會型如輔導長與心輔官;實作型則是士官兵;事務型包括財務官與行政官;企業型則為軍事領導幹部與軍法官等。事實上,軍職歷練往往涵蓋多重職能。軍官在任務分配、管理執行等方面所培養的「軟實力」,在求職面試中極具加分效果;而「硬實力」則是其專業技能是否符合職缺需求的關鍵。

💡 年輕世代的職場價值觀:軍職招募的參考座標

根據調查,24歲以下在職青年最重視的工作價值依序為: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學習新技能、交通便利、清楚的管理制度與工作保障。這些價值觀應成為軍職招募策略的核心。特別是在吸引年輕軍官時,應強調軍中能提供的技能學習與職涯發展機會,讓軍職不再只是「服役」,而是「職涯起點」。

🔧 軍職技能與民間接軌:退伍不等於重頭開始

目前國軍除設有「人才招募中心」外,各部隊亦設有招募員負責人才招募。建議未來由招募中心統籌,開發運用「何倫碼」測驗結果來推薦願意從軍的青年,提供更精準的部隊與職務推薦。更重要的是,軍中應積極推動軍、士官技能認證與民間技術接軌,例如:大貨車、特種車輛駕照、天車、無人機、鍋爐等操作證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員、消防設備士等專業資格。如此一來,軍職不僅能培養人才,更能為退伍後的職場轉換鋪路,讓「退伍」不再等同於「重新開始」。

🏛️ 國軍即社會縮影:多元人才的培育場域

國軍不應只是單一功能的武力組織,更應是多元人才的培育場域。從技術到管理、從輔導到創意,軍中職務涵蓋各種職涯類型。若能善用這些資源,將有助於改變社會對軍職的刻板印象。唯有讓民眾認知「職業軍人是企業所需人才」,才能真正提升青年從軍意願,並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人力。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