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中的成長:劍道孩子的沉著與責任
家長眼中的成長:劍道孩子的沉著與責任
—— 家校共育 × 108課綱 × SEL 的跨校實踐(經國國中 × 龍崗國中 × 同德國中)
一、家長眼中的改變:從緊張到心安

在劍道賽場上,孩子們揮劍對敵、全力以赴;在場邊,家長們握緊雙手、屏息以待,用最貼近的角度見證孩子的蛻變。從期待與緊張,到看見他們在壓力中穩住情緒、在團隊中彼此扶持,家長看見的不只是技術進步,更是品格與責任的長成。
家長共同觀察:孩子過去一遇到困難就退縮,現在會先深呼吸、穩住、再想辦法。練劍的孩子在道場裡承受擊打與汗水,也在正坐靜思中學會整理情緒;面對挫折,不急不躁,轉化為下一次站起的力量。這種「動中有靜、靜中蓄力」的氣度,逐步回流到家庭日常——對父母更尊重、對師長更有禮、對同學更友愛,遇事更沉著。
二、得獎的實踐:114年全國劍道分齡盃的亮眼表現
長期的訓練與自我要求,化為可被看見的成果。在甫落幕的「114年全國劍道分齡盃」中,三校聯隊展現穩定與自信,榮獲佳績:

女子組:恭喜 楊詠淇、劉羋娜、張家菱、李芮瑪、黃亭翊、廖梓晴、楊宜蓉 —— 榮獲「得分賽殿軍、過關賽殿軍」!
男子組參賽名單:王京哲、薛柏樑、陳孟淞、陳家樂、盛昱詠、江朔霆。
三、家校共育:把家庭教育帶進道場,把道場精神帶回家
依「家庭教育法」,設計親子觀賽禮儀、親子共學日、賽後學生家長座談,支持家長延續孩子的情緒陪伴、時間管理與自我紀律練習,讓「禮、責、愛」在家庭日常落地。(法源:家庭教育法)
比賽之外的親師生活動,如聚餐、交流與分享,拉近親子與師生心距離,使孩子在劍道中養成的「禮貌、責任、穩定、自律」持續滋養家庭關係。

四、課程與政策對位:108課綱 × 公民與社會 × 品德教育
1) 108課綱核心素養:以「自發、互動、共好」為理念,落實 A 自主行動(正坐靜思、裝備自理)、B 溝通互動(同儕回饋、團隊合作)、C 社會參與(規則與運動倫理、賽事公民素養)。(依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2) 社會領域(公民與社會)對位:以規則理解與內化、權利義務與團隊、公益與參與為脈絡,設計「裁決討論」「運動倫理」「公平競爭」等微單元。(依據: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
3) 品德教育資源:採用教育部與國教署之品德/正向管教資源,強化班級經營與賽後反思。
五、SEL五大向度融入:動中求靜、靜中蓄力
依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114–118年)」精神,將SEL五大能力融入每節訓練:
自我覺察:情緒溫度計(賽前1–5分)、自我狀態口語化。
自我管理:正坐靜思2–3分鐘、呼吸節律、賽後自評單。
社會覺察:觀賽時同理與禮節、對手致意與感謝。
人際關係技巧:同儕回饋句型、團隊激勵、衝突後修復對話。
負責任決策:臨場戰術選擇的「理由—後果」思考框架。
六、迷你對位表
劍道情境 | 108課綱核心素養 | SEL向度 | 家庭教育延伸 |
正坐靜思與入退場禮 | A1身心素養/A2自我管理 | 自我管理 | 規律作息、家務自理 |
雙人攻防與同儕回饋 | B1溝通表達/B2團隊合作 | 人際關係技巧、社會覺察 | 家庭溝通、輪值家務 |
規則與判決討論 | C2公民素養 | 負責任決策 | 家規共議、家務分工決策 |
七、參考依據與來源
1.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含「自發、互動、共好」核心理念)
連結: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057
2. 教育部/國教署《公民與社會》相關課程綱要(社會領域對位)
連結:https://edu.law.moe.gov.tw/Download.ashx?FileID=1997&id=153&type=HLAW
3. 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114–118年)》及新聞資料
連結:https://www.moe.gov.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CA99860C9…
連結:https://www.moe.gov.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CD6FB1BE…
4. 全國法規資料庫《家庭教育法》
連結: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50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