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失親兒基金會攜手宜蘭縣府培育未來領袖

2025/08/28 16:14
1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於8月27日在利澤簡活動中心舉辦「青年領袖培訓計畫」成果發表會,現場特別感謝宜蘭縣政府團隊蒞臨,為孩子們帶來支持與鼓勵。

        基金會長期致力於陪伴失親家庭,提供獎助學金、急難救助、生活物資及心理重建等多方面協助。然而在這些實際需求背後,基金會更看見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自立、自助,進而助人」。如何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建立正確價值觀與良好品格內化,成為基金會推動「青年領袖培訓計畫」的初衷。

        自該計畫三年開辦以來,已有超過60位孩子參與。課程結合戶外探索教育,包括溯溪、獨木舟、高低空繩索挑戰等,透過團隊合作與冒險,讓孩子學會自我對話與反思。同時,社工們也在課程中觀察孩子們的強項與弱項,給予適切引導與鼓勵,陪伴他們從中建立自信與人際連結,期望孩子能成為未來社會中具有正向影響力的青年領袖。

  

深化陪伴 承接縣府專案助弱勢兒少回歸正軌

        縣長林姿妙表示,縣府重視弱勢兒少的照護,縣府團隊肯定基金會在培力上的成果與努力,基金會也在「青年領袖培訓計畫」基礎上,承接更多政府專案。於2021年承接宜蘭縣社會處逆境家庭專案,對於行為偏差、逃家、逃學等少年的追蹤輔導;2024年更承接教育處委辦之住宿型過渡教育措施,陪伴在學觸犯司法少年重返家庭、學校生活之前,以生命引導的方式,透過接納、同理、陪伴、為不同議題的孩子設計導正課程,並強化家庭親職教育、學校適應陪伴、社會服務等適性教育方式協助孩子逐步回到正軌。

 

縣府與基金會攜手 共創社會暖流

        在發表會上,林姿妙縣長勉勵孩子們,將這段學習中的收穫帶入人生,勇敢追夢,並把愛傳遞出去、回饋社會;代理縣長林茂盛則指出,適性體驗教育能幫助孩子學習面對困難、調整步伐,這正是現今社會最需要的能力。計畫自三年前開辦以來,基金會陪伴孩子逐步建立自信,與社會接軌,成果備受肯定,他也鼓勵孩子們無所畏懼地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
        失親兒基金會顧美德執行長分享到:「基金會永遠都是孩子的家,也是我們期許透過「青年領袖培訓計畫」能夠成為孩子們展翅高飛的孵化基地,讓他們透過自身影響力去祝福身邊的人,並持續發光。不論是失親或觸法的孩子,生命中難免面臨破碎與失落,但他們從來都不是『問題』。基金會的使命並非矯正或解決,而是陪伴他們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光芒。他們不是社會的亂流,而是能在陪伴與建造中,化為溫暖的暖流。

 

從嘗試到關懷 孩子在挑戰中看見自我成長

        學員小趙在舞台上分享參與計畫的心路歷程與收穫。首先是「勇於嘗試」-第一次垂降時,雙腿發抖、手心冒汗,但跨出去後才發現並不可怕,透過一次次嘗試,他看見了自己的成長;其次是「換個角度思考」-溯溪時,教練提醒要多扣一層扣環,一開始覺得不方便,後來理解這樣做更安全,學習到看事情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要以更完整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再者是「真誠表達」-過去分享時只交代事情,不談論感受,害怕顯得脆弱,但看見夥伴真誠分享後,他開始練習表達,也拉近彼此的距離;最後,學習到了「關心他人」。從只顧自己,對周遭事物冷眼旁觀,到願意挺身而出調解矛盾、化解紛爭,他體會到陪伴就是最真實的支持。

 

陪伴與啟發 基金會助孩子展翅起航

      「青年領袖培訓計畫」不僅是一段學習旅程,更是一扇讓孩子們看見自我價值的窗口。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期盼,這份培訓帶來的不只是成長的回憶,而是一股持續向前的力量,讓孩子們未來在社會中能成為照亮他人的光。未來,基金會也將持續與縣府及社會各界攜手,用生命影響生命,陪伴更多孩子在支持中茁壯、溫暖前行。

 

關於失親兒基金會

 失親兒基金會前身是孤兒福利協會,於民國57年成立,在96年7月轉型為基金會,幫助父母雙亡或單一方過世的孩子及家庭,在100年及105年台北市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評鑑獲得優等。目前全台共有14個服務處、3個服務站,服務約5700名失親兒少。基金會提供獎助學金、急難救助、心理輔導、體驗教育等各項全人關懷服務與活動。誠摯邀請您一同加入關懷的行列,陪伴失親寶貝平安喜樂的長大。

失親兒通報專線:0800-257-882

官方網站:http://www.orphan.org.tw/、臉書:失親兒基金會、IG專頁:orphantw

邀請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失親兒福利基金會

媒體聯絡人:發展部宋憶嬌主任

聯絡電話:02-2747-7555#105,0916-995-365

媒體聯絡人:發展部李順順專員

聯絡電話:02-2747-7555#222,0931-937-333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