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選址應重新思考!籲新北市府停蓋公七警消大樓
【清訊新聞專欄及投書專區/投書觀點不代表清訊新聞立場】
劉成謙(台灣摩托車友協會秘書長、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
近日,爭吵近兩年的淡海新市鎮警消大樓選址於公七自然公園一案再度浮上檯面。民進黨議員鄭宇恩於8月2日邀集新北市政府交通局、警察局、消防局、法制局等市府單位與公七公園自救會來召開地方說明會。淡海公七公園自救會則動員百名地方居民,表達對選址的不滿。
民眾為何憤怒?選址於公七公園為何引起抗議?除了在地的自救會,這個議題的討論,有長期關注於環境保護運動、交通安全改革運動的團體及專家各自發表了他們的疑慮,新北市府也對於這些有所回應,但反對的聲音仍然此消彼長並愈演愈烈。然而這些討論及相關報告可能過於艱澀,對於一般民眾有如霧裡看花,所以筆者認為,要能夠讓外界直觀的意識到這項公共建設隱含的問題,應該要直指其中最核心也是最能夠理解的爭議,就是「交通動線問題」。

(綠色為輕軌路線、紅色為機車待轉路線、藍色為左轉車路線、紫色為救援車輛路線 自製)
如若我們攤開目前警消大樓選址於公七公園的位置,會發現其緊鄰濱海路及沙崙路口,而此處正巧也是陸上輕軌前往崁頂站的右轉路口,這對於直行濱海路的救援車輛相當不利,若在此處發生輕軌右轉未注意到救援車輛直行的動線衝突車禍,將導致救援延宕,這是其一;此路口有強制兩段式左轉的標誌,這代表普通重型機車及輕型機車等車輛需要靠右減速進入待轉區,這與救援車輛的路徑再次產生衝突造成危險,這是其二;濱海路的單線是兩線道,而內側則是左轉專用道,也就是說在綠燈的同時,內側車道將是等待左轉的車道,並不會是通行的狀態,直行的救援車輛在此時只有一個直行車道是流通的情況,這個動線情況將影響救援的即時性,這是其三;最後,是救援車輛通行時,機車與自小客車也需要疏導至路口騰出通行空間,但此一路口空間很可能不足以容納這些車輛,更遑論輕軌通行的當下了,這必然導致救援的延遲。
筆者認為,新北市府應要重新考慮選址,而不是抱著交差了事、有做就好的心態,市政府公共建設的目的不是為了刷政績,而是為了確確實實的改善地方民眾的生活問題,這才是為政之根本。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