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台灣菸品審查應一視同仁

2025/08/01 11:55
2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在歷經多年的政策爭議與民間呼籲之後,台灣終於邁出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正式通過兩款加熱菸產品的審查,將其納入一般菸品範疇。這不僅是對公共健康風險管理的回應,也是台灣邁向科學治理與制度現代化的象徵。對此進展,社會應給予肯定,但也要提醒政府,這只是開始,真正的改革不應止於特定品項,而應放眼全局,建立一個科學、透明、公正且一視同仁的菸品管理制度。

多年來,我國對於加熱菸採取與紙菸截然不同的監管模式,形成制度斷裂。紙菸雖然危害眾所周知,卻得以繞過上市前審查程序,而加熱菸品則長期被卡關於申請審核門外,導致合法產品難以進入市場,反倒讓非法走私猖獗。這樣的制度安排,不僅無法有效保護民眾健康,更讓紙菸商在市場上獨佔鰲頭,對特定產品形成不對等競爭,也讓政府在稅收與管制上蒙受損失。

反觀國際經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在2019年便核准首款加熱菸產品進入市場,之後基於科學證據認定其可作為「風險改良菸品」(Modified Risk Tobacco Product, MRTP),是相較傳統紙菸有害物質顯著減少的菸品。值得注意的是,FDA的審查並非為菸品背書,而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評估之上,強調風險分級、資訊透明與民眾選擇權。這樣的監管架構不但維護公共健康,也兼顧市場秩序與消費者知情權,值得我國借鏡。

如今,台灣終於通過加熱菸的審查,象徵我們開始願意正視這類產品的風險與科學本質。然而,若制度僅限於對加熱菸的單一審查,而紙菸卻繼續「免審查上架」,將無法真正達成健康政策的一致性,也形同對現有菸害的放任與縱容。公共衛生的基本原則應是風險管控,而非行政選擇性執法。

誠如多位公共衛生專家所言,菸害防制的關鍵在於資訊揭露與風險分級。消費者有權知道手中產品的成分與相對風險,政府也有責任確保所有菸品在上市前皆經過相同標準的科學審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公平競爭、減少非法產品流通,並為菸害減量打下基礎。

在全球朝向減害政策轉型的此刻,台灣不能再原地踏步。無論是日本採取專品管理、美國建立風險分級機制、或是英國推動替代方案,各國都在嘗試用科學、務實的方式應對菸品多樣化的挑戰。台灣若能順勢改革,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審查制度2.0」,不僅有助於強化政策正當性,也可重新贏得民眾信任。

制度的變革從來不是一蹴可幾,但只要方向正確、程序透明,民意終將與政府同行。菸品審查制度的全面改革,是當前台灣公共政策的試金石。期待主管機關能以美國FDA等國際經驗為鏡,不再讓政策落後於現實,而是以全新的視角,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科學、更公正的健康環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