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的挑戰:BOT電廠自力更生的困境
南投名間鄉一條蜿蜒山路上,隱藏著台灣第一座採 BOT 模式興建的水力電廠—名間水力發電廠。由民間業者出資興建、營運,25 年後再無償交還政府,這種營運方式雖能靈活調度,但也意味著沒有固定政府預算可依靠,讓電廠在設備升級與數位轉型上面臨不少挑戰。
電廠目前依靠引水渠道從上游導入水源,一部分水經過攔污柵進入發電系統,另一部分則回流至下游農田灌溉,兼顧發電與水資源再利用的功能。然而,面對缺水、乾旱與再生能源間歇性的發電問題,小型水力電廠如何持續穩定供電,正考驗著業者的經營智慧。
隨著政府推動綠能政策與智慧電網,數位化成為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之一。對資源有限的名間電廠而言,如何在維持營運的同時接軌未來,成為這座山間綠能基地的下一道功課。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