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陸蟹生存之道談路殺

2025/11/05 12:00
2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臺中報導/蔡韻秭、范曉微、劉司宸】


臺中市清水區的知名生態景點高美濕地,雖已於民國93年9月29日由臺中縣政府正式公告劃設為保護區,成為地方重要的生態資產,但隨著觀光發展勢頭強勁,大批人潮湧入賞夕陽,也使濕地內的陸蟹族群面臨嚴峻威脅。荒野保護協會臺中會員代表、同時也是臺灣野鳥協會理事長的吳自強指出:「高美的陸蟹,在繁殖季釋幼的時候,是在農曆的五到八月。」這段期間正逢暑假觀光旺季,旅客眾多,陸蟹為了前往海邊釋幼,必須穿越道路與人造設施,導致經常遭過路車輛輾壓,形成「路殺」現象。隨著人車活動頻繁,陸蟹遭受路殺的機率明顯上升,對整體生態造成衝擊。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第三河川局及台中市政府農業局的資料也顯示,2016至2018年間,高美濕地陸蟹的存活率僅約45%至59%,其中大部分死亡案例都與路殺有關。由於人造設施密集與觀光活動頻繁,陸蟹在遷徙過程中面臨多重阻礙。吳自強表示:「陸蟹在濕地邊,重要的關鍵就是牠是海岸森林的分解者,有很多的落葉會分解,分解後讓土壤裡的土層氣體流通。」然而當族群結構受到破壞,不僅陸蟹數量減少,也可能影響濕地整體的生態平衡。

面對這樣的生態危機,政府已開始介入管制。吳自強說:「政府每逢星期六、日都會進行管制,引導措施;盡量不要到陸蟹區域。」這項措施主要在陸蟹繁殖期間實施,透過交通引導與人流限制,降低陸蟹遭車輛輾壓的風險。隨著政府實施管制措施,再加上2020年疫情期間遊客減少,陸蟹的存活率有了顯著提升,由臺中市政府釋出資訊可看出,2022年路殺死亡率已降至僅6.5%。這些數據清楚顯示,透過交通管制與人流引導,可以有效降低陸蟹遭車輛輾壓的風險,對保護高美濕地生態具有實質成效。

高美濕地作為臺灣重要的濕地生態區,其生態族群的生存狀況,已成為衡量生態保育成效的重要指標。未來仍需要民眾認識高美濕地陸蟹及濕地生態保育的重要,理解人類活動對生態造成的影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