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麗華Saidhai / Reseres:一個家族的尋根 見證原民族名正名十年奮鬥果實
伍麗華委員Saidhai / Reseres:一個家族的尋根之旅,見證原住民族名正名十年奮鬥的勝利果實
發稿日期:2025年7月10日
(台北訊) 昨夜南台灣雨勢不斷,遠在台北準備今日大法官質詢的立法委員伍麗華 Saidhai / Reseres,心繫家鄉屏東的山區道路安危。然而,在娘家「萬山人」的通訊群組中,一串無關風雨的訊息,卻意外觸動了她內心深處的悸動,這份悸動,正是她為原住民族群權益奮鬥多年的縮影。
一句童稚問話 點燃家族尋根之火
訊息內容是由范織欽議員分享的一段感人故事:他日前前往鳳山大寮,為高齡的呂秋蘭女士提供服務。呂女士六十年前因嫁給外省人而失去原住民身份,其子薛志強及一對孫子女因此也皆不具原住民身份。
然而,十多年前結婚的薛志強先生透露,他的兒子在學校的母語課程中,對學習萬山語表現出濃厚興趣。孩子回家後,天真地對奶奶說:「momo(奶奶)是原住民,所以我們也是原住民對不對?」正是這句純真的問話,點燃了呂秋蘭一家人恢復原住民身份的強烈願望。
范議員隨後拜訪了呂秋蘭女士位於大寮的家,並在一張便條紙上,為呂家祖孫三代仔細寫下他們的族名。據范議員描述,客廳裡祖孫三代正襟危坐,認真學習如何拼寫和唸出自己的族名。這個名字,不僅將一輩子印在他們的身份證上,更蘊含著祖先的賜名,以及家族源遠流長的記憶與文化傳承。
族語切磋 熱情傳承萬山文化
范議員將族語拼寫上傳至群組後,立刻引發了熱烈討論。身在屏東的梁景龍牧師即時給予修正:「Faho 這個名字,萬山語前面要兩個母音 Faaho,滑音唸起來才好聽。還有 Dedhese 也一樣,寫 Deedhese 才理想。」隨後,萬山部落的金秀蘭女士也加入討論,提醒道:「注意 Enedhe 前面要加喉舌音 ’Enedhe,發音才正確喔,喉舌音是萬山語的特色。」
看到群組內,大家對自己原住民身份的高度認同,以及為「原住民族文字」熱情切磋的景象,伍麗華委員內心百感交集。她感嘆,這份因文化傳承而生的深層悸動,恐怕只有同為原住民族的她才能深刻體會。
十七次質詢的堅持:族名單列終獲實現
這份感動,不僅僅來自於眼前呂秋蘭一家的故事,更連結著伍麗華委員長達十年、為原住民族身份正名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她回憶起五年前半,她剛上任立委的第一次內政部質詢(2020年3月8日),主題便是爭取**「單列羅馬拼音」**。
當時,她明確指出《姓名條例》將「並列羅馬拼音登記」與「回復傳統姓名」視為兩件不同的事,導致《原住民身分法》在認定「原住民傳統名字」上遭遇困難。當時的內政部長雖語帶保留,卻也認同這條法律存在不合理之處。
為了爭取身份證上族名能夠單列羅馬拼音,伍麗華委員在立法院前前後後共進行了17次質詢。這份鍥而不捨的堅持,終於在法規修正後獲得了豐碩的成果。2024年1月起,原住民同胞可以選擇在身份證上單列族名,同時,由原住民母親與漢人父親所生的子女,也能透過取族名的方式來取得原住民身份。
名字的意義:賦予生命的完整
伍麗華委員Saidhai / Reseres 始終堅信,「名字,是生而為人最重大的小事。」 對於原住民族群而言,一個族名不僅是個人的符號,更是家族的歷史、文化的載體與身份的象徵。呂秋蘭一家人尋回族名的故事,正是對這份信念的最佳印證。一個名字的恢復,代表著一個家族與其祖先、與其文化的連結重新建立,生命因此而完整。
她,是 Saidhai Thovecahe 伍麗華。這個名字賦予了她完整的生命,也驅使她持續為族群權益發聲。看著「萬山人」群組中關於族名討論的熱烈,伍麗華委員深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族人勇敢地找回自己的根,這份珍貴的文化傳承將會更加堅韌,更加生生不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