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一根菸蒂看見文明的底線

2025/07/10 13:08
3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在環保政策上的進展有目共睹,從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到淨灘行動,皆展現出全民參與的高度意識。然而,若從街頭巷尾細看,仍可見文明社會的一道陰影「紙菸菸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垃圾,卻長年盤據亂丟排行榜前列,成為城市美觀與環境品質的沉重負擔。

根據環境部統計,全台每年遭隨意丟棄的紙菸菸蒂高達70億根,數量驚人。這些短小卻具破壞性的廢棄物,常見於水溝蓋縫、人行道磚縫,堵塞排水系統,甚至隨風飄入河川與海洋。紙菸菸蒂,早已不是「小問題」,而是環境治理的重大挑戰。

所幸,地方政府近年積極導入科技執法,為這場環保戰役注入新動能。新北市自2024年起部署AI監視器,透過即時影像分析辨識亂丟行為,截至今年第一季,已成功偵測逾7,000起違規事件,準確率高達九成。桃園市亦不落人後,設置AI設備與縮時攝影機,短短三個月內即開出42張罰單,累計罰金超過五萬元。這些數據不僅展現科技的威力,更證明「看得見的執法」才能真正嚇阻亂象。

然而,科技雖能輔助執法,卻無法取代公民素養的養成。亂丟菸蒂,不只是個人習慣問題,更是對公共空間與他人權益的漠視。當一根菸蒂被隨手丟棄,所傳遞的不僅是煙霧與垃圾,更是一種對社會規範的挑戰。文明社會的底線,往往就藏在這些細節之中。

因此,政府除了在強化執法之外,更應從源頭著手,不妨模仿日本經驗完善吸菸設施的規劃與設置。在車站、轉運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區,設置明確的吸菸區與熄菸桶,讓吸菸者有處可去、有物可投。企業亦應善盡社會責任,於辦公大樓與營業場所設置室內吸菸室與菸蒂回收裝置,減少公共空間的環境壓力。

此外,教育與宣導亦不可或缺。透過學校教育、媒體宣導與社區參與,提升民眾對菸蒂污染的認知,培養從小事做起的環保意識。唯有當每一位市民都願意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城市的整潔與美麗才能真正落實。

環境整潔,不只是市府的責任,更是全民參與的事務。當AI能準確辨識一根小小菸蒂的墜落軌跡,我們更應自問:文明社會的基礎,是不是就該從不再亂丟菸蒂開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