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文大早九滿週年 持續尋找最佳節奏

2025/07/02 12:00
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早九課程一週年 實施成效如何

早上九點鐘,鐘聲響起,文化大學的學生們開始了一天的課程。這個景象,從一年前開始變得不太一樣。2024年,文化大學正式推行了「早九制度」,將所有日間部大學部課程,統一規定最早從早上九點開始。這個制度,究竟是怎麼來的?又帶來了什麼改變?

文化大學 副教務長 洪念民

最基本還是要提升教學的品質 那最早還是因為是學校比較山區

那交通可能有時候不方便 那自然學生可能早上不用早八的話

他可能在三峽 他出發到學校可能要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

校園地理位置偏遠 早九提升出席率

根據教務處的說法,早九制度的初衷,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與課堂出席率。早上八點的課,對許多山上的同學來說,並不是一個友善的時間。但晚開課不代表可以少上課,而是希望在「精神狀態最佳的時段」內,提升學習效率。

文化大學 副教務長 洪念民

有些可能像高緯度的國家 可能冬天上課時間 夏天上課時間不一樣

那其實都有看過國外的例子 就學生的心態上而言

他會覺得 上山這件事情是要花比較久的 事實上有看過其他學校的相關資訊

借鏡海外制度 延後上課起始時間

這樣的做法,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校方在制度推行前,曾經參考了包括國外幾所大學的案例,例如美國或是韓國的部分大學,也有類似「延後起始時間」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學生睡得飽、學得好。

文化大學 學生 張同學

我覺得改成早九 對於要通勤上課的學生是一件好事

因為我覺得他們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可以做準備

然後也因為這樣子可以跟其他上班族的時間不會重疊到 而導致時間浪費在塞車上面

那我覺得也因為早九的關係 課變得比較集中

然後我覺得中午美食街跟學餐都會變得比較多人

也有可能有一些學生因為上課的關係找不到時間可以吃飯

文化大學 副教務長 洪念民

我們大概有隨機去問這些學生老師一些的狀況

是不是可以改善那另外一個事實上 我們也最主要是有統計過

早八的出席率 那明顯的這樣子的情況下不是很理想 我們才促成修正

問卷會議搜集意見 學習與生活找平衡

在制度實施之前,教務處也曾經透過學生問卷和行政會議討論,蒐集不同單位與師生的意見。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同,但「希望學習與生活節奏更健康」的聲音,成為了這項政策的核心理念。

師生看法不盡相同

那麼,一年過去了,成效如何呢?並不是完全沒有雜音。部分學生認為,雖然「晚一小時起床」聽起來不錯,但如果課表排滿,放學時間反而更晚,導致實習或打工的安排更加困難。老師們的看法也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學生精神變好了,但也有人反映,改變後教學安排更加緊湊、壓力也變的更大。

文化大學 學生 黃同學

我是大一新生 然後我今年是住宿生 我之前就有聽說過 就是文化是早九的課

然後我覺得對我選這間學校是有一點點幫助 但我覺得有早九就是會比其他學校更來的好一點

因為我覺得早上課有差 但是晚下課沒關係

蒐集多方意見 做出彈性調整

教務處也表示,他們持續蒐集各界意見,也願意根據實際狀況做出滾動式的調整,像是對通勤族、跨校選課學生的需求,以及未來是否能開放例外彈性,也正在研議中。

文化大學 副教務長 洪念民

他一定有比較好的地方 免得措施都是一樣

一定有比較好 比較不好的地方 那目前看起來正面的回饋還是比較多一點

就是保持這個個人彈性的一個方法來執行 用沒有那麼刻板的方法來制定上課的時間

改變制度 邁向更好的學習節奏

一項制度的改變,從來不只是時間的調整,而是整體學習與生活文化的一環。早九制度,或許還有可以優化的地方,但它同時也代表著學校與學生,願意一起嘗試找到更好學習節奏。

華岡新聞 羅喬薰 莊詠晴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