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菸蒂,難逃AI法眼
近年來,台灣在環保領域的努力可圈可點,但若從街頭巷尾觀察,仍可見諸多遺憾之處。尤其是紙菸菸蒂,早已成為國人最常亂丟的垃圾之一。根據近年多場次的淨灘與市區清潔統計,紙菸菸蒂在亂丟垃圾排名中高居第二,僅次於塑膠食品包裝。
環境部預估,一年有多達70億根菸蒂被隨意丟棄,這些短小卻具破壞性的紙菸菸蒂,時常佔據水溝蓋縫隙、人行道磚縫,甚至隨風流入河川與海洋,對環境的危害遠超過多數人的認知。
所幸,面對亂丟菸蒂這一沉痾,已有地方政府積極導入人工智慧科技輔助執法。以新北市為例,自2024年起部署40組具備即時影像分析功能的AI監視器,截至2025年第一季,已成功偵測逾7,000起亂丟垃圾行為。該系統能自動判別「丟擲」、「離手」等關鍵動作,準確率高達九成以上,成為打擊環境髒亂的得力助手。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亂丟菸蒂者可處新臺幣1,200至6,000元罰鍰,新北市即已有實例開罰不慎丟棄菸蒂之市民。
桃園市亦不遑多讓。2023年起設置32組AI科技執法設備,並搭配縮時攝影機全天候錄影,短短三個月內,即開出42張針對亂丟菸蒂與垃圾的罰單,累計罰金超過五萬元。環保局更指出,將持續擴大科技執法範圍,將學校、公園、轉運站等高頻率亂丟區納入監控,藉由智慧辨識減輕第一線清潔人員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紙菸亂丟的問題並非單一市政困擾,而是全國性環境挑戰。環保署統計,全台每年亂丟的菸蒂高達70億根,除了造成清潔成本年年攀升,更加重城市排水系統與水資源保育的負擔。加上紙菸本身還涉及空氣污染、火災隱患與二手煙害等公共安全議題,對城市治理構成多重壓力。
因此,我們不能再將紙菸菸蒂視為「小垃圾」。亂丟菸蒂,不只是個人習慣問題,更是對整體社會與環境的不負責任行為。同時,民眾也應提升環保自覺,主動改變行為習慣。政府也應在公共場所設置戶外吸菸室或設置熄菸桶與菸蒂收集桶,而非視若無睹,放任吸菸者亂丟菸蒂的行為。企業亦可從中擔起社會責任,鼓勵設置吸菸區與菸蒂回收裝置,共同維護市容。
環境整潔,不只是市府的責任,也是全民參與的事務。當AI能準確辨識一根小小菸蒂的墜落軌跡,我們更應思考:文明社會的基礎,是不是從不再亂丟菸蒂開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