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加熱菸政策迷思:市場公平與政府角色

2025/05/09 08:00
1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尊重市場機制」跟「政府干預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經濟學者爭論不停的議題。市場機制支持者認為「有一雙看不見的手」能自動調整市場供需平衡,凱因斯理論倡議者則認為政府應透過政策刺激經濟帶動發展。無論站在哪一種立場的人,恐怕都會認同建立公平、自由的市場機制,對自由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

但自從2023年《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實施以來,台灣政府過度管理加熱菸的種種現況,在公平交易實務上常被人詬病。以下從法規制度、行政效率及市場競爭等層面,分別探討之:

1. 法規與審查門檻高,市場遲遲無法正常化

自2023年《菸害防制法》修正後,加熱菸必須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才能合法上市,但審查流程冗長,新法實施兩年後至今仍未有產品通過,導致合法產品無法進入市場。這種行政怠惰,不僅讓消費者無法取得正規產品,也讓廠商承受不確定的市場風險,形成進入市場的高門檻,與傳統紙菸業者相比,待遇明顯不一。

2. 黑市氾濫與稅收流失,公平交易受損

因合法管道受阻,黑市加熱菸交易活躍,造成國家每年高達百億元的稅收損失。消費者購買未經檢驗的產品,健康風險難以控管,政府也無法有效監督與徵稅,公平交易環境遭到破壞。

3. 審查延宕與外部壓力,決策透明度受質疑

加熱菸審查進度緩慢除了引發外界質疑之外,部分輿論認為主管機關可能受特定反菸團體或外國菸商影響,導致政策遲遲無法落實,導致有法無實。這不僅影響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也損及消費者選擇權與產業創新動能。

根據民調,近八成民眾支持加熱菸合法上市並合理徵稅,認為這有助於健保財源、消費者權益與產業競爭。政府若一再延宕,不僅錯失監管與稅收契機,更加劇市場亂象與社會不滿。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