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加工食品-在便利的時代兼顧健康
超加工食品導致的健康危機
旁白:在這個講求快速與便利的時代,便利商店成為許多上班族、學生和外食族的日常選擇,但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我們是否忽略了健康呢?
根據國健署調查,台灣人每天鈉攝取量平均高達9克,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5克標準。而一項歐洲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每增加10%,死亡率就會上升14%,這顯示出這類食品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
便利商店食品的選擇與迷思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謝榮鴻教授:所謂的「超加工食品」,指的是經過多道工序製造、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像是人工香料、甜味劑、防腐劑、色素等,長期吃這類食品,就會增加高血壓、腎臟負擔,導致肥胖、糖尿病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受訪者鍾先生:我通常在選擇早餐的時候會考慮重口味的雞胸肉跟果汁牛奶,但我不太會去看後面的成分標示。
便利生活也要「顧健康」!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系謝榮鴻教授:當我們為了趕時間必須在超商選擇食物的時候,可以遵循「少加工、少添加」的原則,避免調味乳、泡麵、熱狗和罐頭食品。
旁白:隨著生活步調越來越快,超商食品成為現代人的必需品,但健康與便利並不是對立的,只要我們在選擇時多一點思考,就能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公民記者王語緹 臺北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