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小學生多-世新電梯排長龍引爭議
標1.腹地小學生多 世新電梯供不應求
OS1.世新大學腹地面積小,學生多,當集中趕課的頂峰時期,樓梯間擁塞,電梯更是供不應求。以舍我樓為例,從一樓到十樓,上課尖峰時期到底要用多少時間?看看這個大排長龍的隊伍,不想而知。
BIET1.
世界大樓最大的困擾就是每次要上課都很累 就是W棟的時候
然後R棟的時候就是 因為電梯太少 然後就導致說每次要上課的時候
每次就要等很久才能上去 尤其在尖峰時段 就上課的時候
然後傳院的話是因為 他的電梯太老舊 跑太慢了 所以每次都覺得很浪費時間
BITE2.
每個地方(電梯)都不夠
走十樓 你覺得老師會願意嗎 老師也不願意還要叫學生走 然後還要給他師長優先
標2.樓道狹窄擁擠 造成多學生困擾
OS2.電梯供不應求,也導致樓道擁擠,而廣電大樓的狹窄樓梯,更使不少學生在器材的借用搬運上很不方便。而擁擠的電梯和樓道也會造成很多人的困擾。
BITE3.
人跟人之間都要有一個最佳的安全距離,但是因為電梯少,大家都要趕著擠上電梯,這樣就會很擁擠,就會覺得有一種被觸碰的感覺,很不愉快,也會造成一些誤會。
換一種方法講,可能有心人士會利用擁擠的電梯去上下其手 不好說
OS3.在290份的問卷中,有52%左右認為,電梯不足導致要趕課的學生爬樓梯很累,也有近42%的學生認為,這也造成了上課容易遲到等不方便的情況發生。其中,有多達23%的學生每週搭乘電梯多達9次以上。而根據調查採訪,有大概63%的學生表示舍我樓最需要增設電梯,於此同時,新聞大廈、通識大樓也有近20%、11%的贊成增設電梯率。
標3.電梯少使用多 鼓勵低樓層走樓梯
OS4.電梯問題引起許多人的共鳴,但也發現,就算是較低樓層,也有不少人搭乘電梯。
BITE4.
就是遇到那種 我進電梯 然後比如說我去六樓或者七樓
就有人二三樓就給我按咯 然後每一層樓都停哦 我就想說 膝關節有問題還是
我覺得不然就是要 六樓以下不開放給人家按 七樓以上在給我按 四五六樓 爬樓梯
BITE5.
人吶會隨著因為生活越來越便利 而就在某一種程度上來說 就變得比較體力衰退 所以從這個問題拉回到舍我樓的電梯 就是對我來說 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 (跳一句)1:34就是大家都要等電梯 大家都不願意爬樓梯 大家寧願去減肥 然後少吃東西 但是永遠不知道訓練自己的體力 所以我們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 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BITE6.
我認為沒有那麼的迫切性說 需要去太大的改變 因為我覺得可以鼓勵年輕人運動 (跳4:04)因為現代的人 你用這種方式鼓吹的時候 他用養生用運動用健康(的方式) 他可能就會願意去採取這樣的方式(走樓梯)
標4:先求有在求多 增設電梯流程多
OS5.而面對電梯問題,增設電梯需要一系列的手續和申請,又因學校部分建築靠山,學校這麼說:
幾年前我們就規劃過,但是那個必須都要有我們學校的中長程計畫裡面,還有政府的法定許可的狀態下才有辦法一步一步做到啦,因為我們就有請建築師評估過了,在你現在過去R棟的這個圓弧梯的地方有沒有,我們當初有評估過從那個地方蓋一部電梯上去,就是紓解R棟的人潮
往後一點 那我們學校因為靠在山區,你要透過一些相關的執照申請,當然也要申請經費,所以就是一步一步、一動一動,舍我樓已經有三部電梯,通常是這麼說啦,先從沒有得先求有,然後去讓它汰舊更新,然後才逐步去規劃是不是要再那個,因為離峰舍我樓的電梯絕對是夠,那尖峰,假設我們再增加個三部,他是不是一定就夠,如果你在下課那個時間出來,還是要等很久啦所以那個點去看待這個東西就變成說,就像現在,我們講環保,要降低地球溫度,那就是希望盡量能夠使用一些比較自然的東西
標5:列入中長期發展 具體行動有待評估
OS6.學校大力推廣減少使用電梯,而電梯整體的增設和汰換也列入在學校的中長期範圍之內,但具體要等多久,怎麼做,仍然有待評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