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竹市水源社區戶外開講 暢談榮化污染始末與地方未來

2016/11/22 02:28
4,023次瀏覽 ・ 4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都會的細縫與邊陲系列報導】

             19日下午,由沺源青工作室、地方雜誌社風起與水源社區共同合辦的「重返抗爭現場社區論壇」,於千甲火車站戶外開講。發生於1986年的新竹李長榮化工污染事件,不但是戒嚴時期少數自力救濟的成功案例,也是台灣環境運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論壇現場邀請了當時的市議員蔡仁堅先生,公害防治協會會長黃提源教授、現任會長鍾淑姬女士,以及在地居民曾秀蘭女士,共同回溯三十年前圍廠抗爭的事件始末。

       

             論壇會後,主辦單位帶著大家走向李長榮化工舊址大門前,重返當年抗爭現場。站在社區長輩據守的棚屋旁,秀蘭姊談起過去關於污染的身體記憶與水源社區的今昔對比,語氣中透露著些許無奈。

       

             當初社區的長輩當初靠著行動迫使李長榮關廠,然而在三十年後的今天,水源千甲一帶,面臨的卻是都市計畫對農業區的蠶食鲸吞。除了土地殘留污染的疑慮,地方生活型態的劇烈變化,帶來的則是不同以往的挑戰。

       

             面對加速中的都市發展,水源社區的挑戰,恐怕才正要開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