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統二龍競渡移師兩河文化交流
  
      
        
          
      標題(宜蘭百年傳統二龍競渡移師兩河文化交流)
	Title    
	豐富文化厚度 "二龍競渡"移師宜蘭河
	宣揚地方特色 兩河交流添佳話
	吳玉茹 賴志慶 宜蘭採訪報導
	Lead
	宜蘭市公所為了使宜蘭河擁有更多元的河川治理與文化厚度,邀請兩百年歷史的礁溪”二龍競渡”,從二龍河移師宜蘭河舉行,希望藉此豐富地方上兩河流域的文化特色。
	Script
	在岸上進行互贈禮物的地方首長,前來做客的礁溪鄉長林錫忠,帶來了手工打造的金身龍船,地主宜蘭市長江聰淵回贈世界著名的林午銅鑼,雙方從贈禮上就能看出各自的文化創意。宜蘭市公所邀請擁有兩百年歷史的二龍競渡,移師宜蘭河,希望能豐厚兩河流域的文化,啟動傳承的航道。
	Super
	01 宜蘭市長 江聰淵
	OS
	從來不曾離開礁溪二龍河的二龍競渡,在宜蘭市的邀請下,來到了國內生態工法治理的典範河川宜蘭河,舉行示範。在龍舟賽事中,唯一沒有龍首的二龍競渡,以淨香護佑人船平安,再由敲鑼手在航行的河道上沿線敲響。(現場音一段)
	礁溪鄉承先啟後將申請無形文化資產,保留二龍競渡珍貴的典儀。
	Super
	02 宜蘭縣礁溪鄉長 林錫忠
	OS
	(現場音一段)從龍舟的外觀就能看出差異,宜蘭市的龍船以傳統木頭打造,有著典型的華麗龍頭造型,選手採坐姿划船,配有鼓手打擊,以秒數較少的隊伍奪標取勝,並且有裁判擔任公正的評分;至於礁溪鄉二龍河龍舟文化,則是明顯的沒有龍頭造型,競賽時用跪的姿勢划船,而且只敲鑼不打豉,不設裁判,不評定勝負。(現場音一段)
	透過這場河道上的競技,讓國人更清楚比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更在宜蘭市長帶領地主隊參與下,使得流域文化的交流,具有領航啟程的歷史意義。
	公民新聞記者 吳玉茹 賴志慶 宜蘭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