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米加糖自然發酵的小發糕 & 提醒年輕人一些小細節
  
      
        
          
      
「有些東西是很基本的,比如說,你回家看到長輩,不能沒打招呼就走進自己房間,別小看這樣的禮節,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把世代連結在一起,而延續出來的人際關係,這種關心是華人社會才有的。」Costco 亞洲區總裁張嗣漢、摘自未來family 2015.10
原來米也可以像麵粉一樣發酵
蓬萊米加糖自然發酵的小發糕
	老闆說只有過年和初九有做
	小發糕因自然發酵
	因此有的有裂痕,有的沒有裂痕,像個小饅頭
	爸媽都很喜歡吃
據客家老師說:"以前客家人發酵好一鍋
	過年客人來
	用掌心抓一小糰,弄成圓形
	客人來一邊聊天
	同時上鍋蒸
	很快就好
	加上茶葉骨(骨可以煮比較大鍋)煮的茶
	是過年招待客人的點心
	這樣的小發糕桃竹苗客家人才有做
	南部的客家人就沒有"
小發糕還有一個小插曲
	我去台北市客家文中心作<<稻田裡的教室 >>推廣閱讀時
	買到小發糕
	順便請聽閱讀推廣的人吃
	一對情侶的男生
	因手摸稻子根的標本而沾到一點泥巴
	所以他的手拿小發糕沾到泥土
	他撥下小發糕的外皮來放到桌上
	聽完閱讀推廣
	沾到泥土的小發糕留在桌上和女友共同離開
	當時我頗感訝異
	因為我這個世代
	長輩們都說有人請吃東西時
	要幫忙收桌子洗碗
	我只好承認世代差異
	自己收拾
	過一會兒在轉角處又遇到這對年輕人
	我把沾到泥巴的小發糕外皮交回給這位男士
	告訴他"吃完記得丟垃圾桶"
	還好他願意去行動
不曉得是否外食較多
	餐後不需要整理
	還是其他因素
	造成年輕人疏忽這些小動作
	如下說明
	然而這些小動作真的很重要
	希望大家能幫忙提醒年輕人
	1我去另一場<<稻田裡的教室>>閱讀推廣
	大學教授說
	"有一次上課快到母親節
	學生舉手提議說母親節要早點下課"
	讓教授頗為感動
	沒想到學生補上一句
	"我要回宿舍收拾髒衣服帶回去給媽媽洗 "
	近年來大學新生入學
	為"媽寶"輔導的業務增加很多
	2.
	兒子帶女朋友第一次回家
	女朋友吃完就回家
	媽媽問:"怎麼沒有幫忙收拾?"
	兒子說:"她不做沒關係,我做就好 "
	媽媽心裡小小受傷:"平日請你做,你不做,現在為女友願意做 "
	3.
	年輕夫婦上班忙碌
	兩老在家協助家務
	老媽出國去玩幾天交代:"衣服幫忙洗一下"
	回來看到衣服不動如山
	心裡已有點難過
	兒子說 :"媽,白天妳沒事,洗衣機很方便,丟進去按一個鍵就好"
	老媽難過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老爸馬上說:"你以為媽媽幫忙做這些是應該的嗎?"
	4.
	家族到餐廳聚餐
	請小朋友拿菜給阿嬤
	小朋友說:"我又不是服務生"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