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田原墾戶的日治史料證據

文字-A A +A

圖:台灣總督府 明治37年台灣堡圖

土城庄役場編,日治土城庄庄勢一覽,昭和八年(1933)                                        西街工作室翻譯

土城庄沿革 

第一 日本統治前的狀況

土城庄在日本統治(領台)以前,大半的幅地都屬於現在的台北州南方的一隅之村落,在清朝康熙年間(1662-1722)開始被開墾。
有周姓的業主從南部遷移到土城庄,因為台灣島自古以來,都是向當時的原住民讓渡田野就地開墾,算是開拓者的先驅。由於當時山林地區仍然有生番出沒,加害前來開墾的住戶。有姓名為洪寬的人將這樣的事情擺平了。於是周姓家族就往土城媽祖田和大安寮方面開墾。後來由於資金缺乏,就有李希周繼續他們的開墾工作,並且將範圍延伸到柑林埤(今土城市公所和法院一帶)的原野。但是他們後來也陷入了和周姓家族同樣的命運,因缺乏資金,所以而後二十年間李姓家族的田野開墾事業就停頓了。
乾隆十七年(1752)林成祖從台中、大甲方面招來了很多開墾者(苦力)前來,
承續了前面周姓和李姓開墾者的方式,繼續向當地的原住民承讓更多土地,振興開墾的事業。就在這個同時,板橋庄方面,葉復的子孫後代也參與了大安圳的開鑿,於是土城一帶就頓時成為大片的豐田沃野。
當時山林一帶都有樟樹和梢楠等喬木形成蒼鬱的大森林,而原住民就靠著這些自然的掩護來狩獵山林裡的鹿、麀、豬、狸等動物。今日只能靠想像去追憶昔日之情景了。
當初林成祖開拓的時候,全土城不過五十多住戶,但是自從乾隆三十年(1765)之後便有大量的人從南部往北遷移過來,於是林成祖就向他們分別課以大租和小租,於是就逐漸有了耕作發展。
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二十五日清朝為追殺林爽文的餘黨,數百官兵來到這裡誤殺了無辜的住戶,後來這些被殺害的男女老幼數百人就被合葬在一起,並且蓋了一間廟宇加以紀念,也就是現在的大墓公。
到了咸豐三年(1853)的一場大暴風雨把土城的田園都破壞了,土石流淹沒了大部分的埤、圳。後來則是靠了員山(今日中和一帶)地方的大戶林贊、江竹頭和林本源的努力重建,土城才得以復興,隨著各種產業的興隆,地方財富也就大大的增加了。
然而由於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阻礙了交通的順暢。全土城除了十台轎子、數台牛車可以使用之外,全靠大嵙崁(今日大溪)的十多艘小船來往於土城和台北之間。咸豐四年(1854)在土城設立了糟廊(酒廠、糖廠),由於製糖、釀酒事業的展開而開闢了新的道路,取代了從前狹窄的田畦小徑。
宗教方面土城人民的信仰歸屬於中國大陸的佛教信仰,其中尤其是以觀音媽祖的信仰為中心,尤其是江頭(渡船頭)的「王上娘」(天后)乃源自南部北港的天上聖母信仰,不用說也是會回去北港參拜的。
教育方面則是在光緒十九年(1893)呂畴開始在柑林埤(今市公所、法院一帶)興學。
衛生方面,一般民眾觀念比較缺乏,早期一旦霍亂、虐疾或天花來襲,只能任其流行。當時只有在柑林埤一帶有漢醫採用草藥煎成藥水喝下,或用藥粉塗抹包紮而已。
 

 

 

 

土城庄沿革 

第二 日本統治後的狀況

在日治以前,土城庄屬於枋橋(板橋舊名),該地設有清朝官廳,也有一般建設。不過,日治之初為軍政時代,土城只有設總理一人掌管所有事務。第二年(1896)開始施行民政才把土城庄的管轄權歸給當時的台北縣新莊辦務署,後來又因台灣所有街庄和社制都有修訂,因此所屬的行政區域經常變動。明治三十八年(1905)設置土城區,四十三年(1910)將區庄長改為區長。大正九年(1920)實施地方自治,土城庄歸屬海山郡,它的下面包括沛舍坡(今土城工業區一帶)。

日治之初土匪橫行,三角湧(今三峽)方面有土匪頭目客人恭和吳清雲兩人的手下擾亂居民生活,明治二十八年(1895)七月十三日當日軍向三角湧方面挺進的時候,消息被三角湧和土城的義軍得知,十五日日本近衛軍騎兵隊在山本特務隊長帶領下的二十二名官兵在土城大安寮附近遭受數百名義軍之襲擊,除三名之外,十九名官兵或陣亡或被擄。有些則靠著水牛掩護離開或躲到民宅。但是抗日軍還是以火攻將日軍逼出而加以殺害,甚至斬首。最後追查整起事件,判斷抗日軍乃從三角湧而來,後來日本政府在當地設立大安忠魂碑做為紀念。又因日軍的挺進,另外有部份土城住民就往清水坑山上方面逃難卻被日軍誤以為土匪巢窟,被日軍砲擊而遭受殺害。

日治第二年,亦即明治二十九年(1896)特別在土城地方設置了巡查部長以下配備四名警官,在清水坑配備三名,頂埔五名。這些警備的設置是主要是為了安堵,並且逐步推行皇民化運動,也勉勵人民努力自己的工作職務。

其後土城庄農業逐漸發達,並且設立農會,指導農民生產優良品種的稻米。茶葉方面,土城的茶葉在日治以前由汐止移植過來,已經有相當成果。後來因為茶業銷往美國,所以山地全面茶園化。明治四十二年(1909)是土城庄茶葉的全盛時期,當時有茶樹三百萬棵,茶葉量產達一百萬斤,最近稍微衰退,其他農產品則大大增加,例如甘蔗的種植,此外蓬萊米和「相俊」等都成為農產品的大宗,但是柑橘,甘藷和香蕉也都是列為鼓勵的項目。

明治二十九年(1896)土城庄設立郵便業務,到了四十年(1907),來往於枋寮(今中和)土城、土城板橋之間的道路都已經開通,臨近村莊來往交通便利。明治四十四年(1911)土城、板橋和媽祖田之間就有臺車(輕便車)通行。昭和三年(1928)媽祖田和三峽之間也可通行,同年三月開始板橋和媽祖田之間已經可以讓現代化汽車通行,土城庄的建設面目一新。

教育方面明治四十二年(1909)成立土城分校,然後又改為土城公學校,大正七年(1918)成立清水坑分校,次年又有頂埔分校。在此同時一向就學率不高的情況也向上提升,其成效足以和其他地方相提並論。

衛生方面,大正之後發生世界性的流行感冒,而且在北部地方也設立了虎疫(亦即霍亂)中心,除此之外,衛生方面大體而言維持平穩的狀況。

其他社會方面有改變清朝的斷髮和纏足等風俗,同時採用新曆也在全台灣進行,在此影響之下,就過去累積如山,存在我們日常活動中的種種陋習也要逐漸打破。

 [原稿藏  台灣總督府]

 

圖:媽祖田原墾戶日治時期謄本

圖:日治土城庄役場所撰寫土城庄勢  日文原版(台灣總督府圖書館收藏)

圖:民國後被編入中國方志叢書的土城庄勢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2.01.11

李長俊

加入時間: 2012.01.11
10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保古厝、反殯葬」記者會現場實錄(2011.12.30)

2012-01-18
瀏覽:
2,057
推:
0
回應:
2

普安堂與媽祖田之尋幽美境

2012-01-18
瀏覽:
4,779
推:
16
回應:
2

普安堂和媽祖田的自然生態

2012-01-18
瀏覽:
3,689
推:
2
回應:
2

龍泉老人─李應彬住持

2012-01-18
瀏覽:
4,650
推:
9
回應:
2

普安堂園區及悟源紀念步道之歷史沿革

2012-01-18
瀏覽:
3,428
推:
0
回應:
2

土城媽祖宮神明會沿革

2012-01-18
瀏覽:
4,727
推:
5
回應:
2

媽祖田普安堂交通位置圖

2012-01-17
瀏覽:
4,753
推:
6
回應:
2

媽祖田原墾戶的日治史料證據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7,072篇報導,共12,813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7,072篇報導

12,813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