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塑膠垃圾占大宗 使用短、分解久成環保難題 專家呼籲: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垃圾確實分類

2025/11/24 23:35
1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柏森報導

 在現代追求便利的生活中,塑膠垃圾依然是環保工作的一大挑戰。根據環保署統計,全台每人每日平均產生約1.37公斤垃圾,其中塑膠製品約占多數,資源回收站工作人員陳文忠指出:「現在垃圾裡塑膠還是最多,雖然大家環保觀念變好,但方便的東西還是最難戒。」

照片

▲垃圾分類回收區雖整齊,但仍可見錯誤丟置的垃圾。攝|林柏森

 陳文忠表示,自己在回收站工作已超過十年,也見證了垃圾種類與數量的變化。雖然近幾年民眾的環保意識已提升許多,分類習慣也比以往更好,但還是有不少人忽略了細節。陳文忠提到,許多人會將包裝內殘留的食物連同容器一起丟入回收桶內,例如,瓶子內還有剩餘的飲料、餐盒裡還殘留油,像這些還殘留著食物痕跡的包裝是沒辦法回收的。

 採訪過程中,陳文忠正忙著分類堆積如山的回收物。他一邊動作俐落地壓扁寶特瓶,一邊感嘆地說:「看到一堆塑膠,我就會想,如果大家都願意少用一點,地球就可以更乾淨一些。」陳文忠表示,現在回收的東西,還是以塑膠類比較多。以前還有比較多的塑膠袋,但現在少很多了。不過整體來看,還是塑膠跟寶特瓶最多。陳文忠提醒,盡量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及做好正確垃圾分類。

照片

▲堆積的塑膠垃圾見證了日常生活中驚人的塑膠消耗。攝|林柏森

 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在2023年台灣塑膠垃圾總廢氣量達到了驚人的253.9萬噸,雖然政府推動「減塑生活運動」,許多店家也提供自備環保杯與環保袋優惠,但改變消費習慣仍是推動環保的一大挑戰。

 塑膠垃圾有個最大問題在於塑膠製品「使用短、分解久」,大部分塑膠製品使用時間不到一小時,但分解卻可能需數百年,若處理不當,部分塑膠甚至會流入水源及食物鏈,對環境和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