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玻璃鞋下的身份拉扯 跨性別櫃員故事

2025/11/19 21:00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記者賈上萱、林佩昀/台北市中正區報導】劇中,在颶風百貨「Cinderella」首飾櫃位前,一位 26 歲的跨性別新進櫃員穿著長裙和高跟鞋迎接週年慶的人潮。Cinderella是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的高材生,渴望藉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卻經常面對同事批評外表不符傳統性別形象,以及客人以輕佻語氣表示只想要年輕漂亮的小姐服務。面對這些不友善的眼光,他仍小心踏著高跟鞋,提醒自己遵循母親臨終囑咐的勇敢與堅強。

由王遠博創作的劇本以百貨專櫃日常為舞臺,巧妙改寫灰姑娘童話,安排同一位演員同時飾演櫃員與 Cinderella,使現實與童話互相映照,細膩描寫外在形象背後的內在掙扎,呈現性別認同、偏見與社會期待之間的衝突。讓觀眾在現實與夢想之間看見勇氣與自我接納的力量。《櫃位上的玻璃鞋》由王遠博創作,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劇本組特優,是一部貼近現實、探討當代職場與性別困境的重要戲劇作品。

↑《櫃位上的玻璃鞋》以灰姑娘童話為背景,映照現實社會中的跨性別群體議題。攝影/林佩昀
 

《櫃位上的玻璃鞋》由閱時劇團製作。編劇王遠博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並取得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學位,以劇本為主要的創作方向。他在研究所修習酷兒理論,開始關注跨性別者在日常生活與職場中的處境及生命歷程。劇本靈感來自他在研究所撰寫的職人劇課程作業,他觀察到一名女性百貨櫃員因聲音偏低遭受性別歧視,並思考跨性別者面對同樣情境會遇到的心理矛盾與社會壓力。

導演孫宇生畢業於臺藝大戲劇系,現就讀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自學生時期起便與王遠博合作,兩人累積超過十年默契,在本劇負責將王遠博的構思完整呈現於舞台。主角櫃員由王遠博碩士班同學蘇耀庭飾演,他與王遠博及孫宇生對性別與少數族群議題有共同關注,且長期合作累積的默契促成了這次合作。他曾在王遠博先前的作品《很高興為你服務》中演出同一角色,這部作品是《櫃位上的玻璃鞋》的前身,使他對角色設定與跨性別身份有充分理解,能自然呈現角色的日常、情感與職場掙扎。

跨性別櫃員的職場與情感現實

  • ↑劇中在百貨公司「Cinderella」櫃位工作的跨性別櫃員,因身份被學姊同事與制度質疑,飽受歧視與孤立。照片提供/攝影師曼尼

  • ↑劇中主角在交友軟體上以女性身份結識常客強森,陷入曖昧與自我矛盾之中。照片提供/攝影師曼尼

  • ↑當強森要求她出示證件使用婦女月折扣時,真實身份被揭穿,強森以「騙子、死人妖」辱罵並推倒她,幻想的童話舞會也隨之破碎。照片提供/攝影師曼尼

  • ↑戲劇結尾向觀眾傳達「唯有勇敢承認自我,才能在夢醒後重獲希望」。照片提供/攝影師曼尼

《櫃位上的玻璃鞋》描述26歲跨性別櫃員在百貨公司「Cinderella」首飾專櫃的職場與情感經歷,劇情以現實與《仙履奇緣》童話兩條交錯的故事線展開,呈現她面對內心掙扎與外在挑戰的過程。

劇本開場,櫃員透過穿長裙、踩高跟鞋到化妝整理假髮的行為,確認自我並展現性別認同,也幫助她在履歷受忽略與職場壓力下保持專業、立足百貨公司。童話分支中,母親臨終囑咐:「要勇敢堅強」,並要求父親保護她,視她的外貌與特質為珍貴易碎。這段遺言成為她面對歧視與困境的支柱,也象徵她必須承擔的挑戰,貫穿後續自我認同與現實掙扎的核心議題。

在職場上,她雖獲得人事經理 BEN 的接納,但仍遭學姐同事批評妝容過濃、身高太高、動作緩慢,甚至嘲諷她「不男不女」。學姐還譏笑她所佩戴的玻璃鞋耳環是「瑕疵品」,這款耳環因工廠在生產時模板出錯,導致尺寸與設計師原意不符,成為滯銷品。這個「瑕疵」象徵社會對她的偏見與誤解。儘管如此,劇中仍出現溫暖的一幕。患有失語症的清潔阿姨在櫃員的協助下,以婦女月折扣買下自己喜歡的綠色水鑽耳環,並在紙上寫下「妹妹很漂亮,加油」。這個片段象徵在偏見與歧視之外,仍有人以真誠的目光看見她的努力與美麗,也展現了兩個同樣身處邊緣者之間的理解與共鳴。

情感上,她透過交友軟體 XINDER 認識了客人強森,厭倦過去被物化與被粗暴對待的經驗,選擇隱瞞跨性別身份,只想在短暫曖昧中感受溫柔。某日,強森在櫃位無意翻出她的生理男性證件,怒罵她「騙子」、「死人妖」,並推倒她,首飾散落一地,象徵社會對跨性別者真實身份的暴力揭露。

在百貨公司打烊廣播響起、眾人圍觀指責的混亂中,她倉皇逃離櫃位,扭傷腳踝後赤腳奔跑,象徵社會期待幻象的高跟鞋徹底破碎,只剩現實困境。儘管遭受羞辱,劇末仍透過細節呈現溫柔。「半糖少冰珍珠奶茶」原本是前男友喜歡送給她的飲品,象徵熟悉的慰藉。而在劇末,有人訂了半糖少冰珍珠奶茶給「耳朵掛著玻璃鞋的 Cinderella」,暗示她仍被關心。在劇中的童話情節裡,王子為仙度瑞拉包紮腳傷,卻只說「如果你有看到漂亮的公主,請記得告訴我」,意味著只要她願意承認自己,關係仍可延續。這些細節既展現了她被理解與關懷的瞬間,也呈現跨性別者在現實與理想間追尋自我認同的希望。

《櫃位上的玻璃鞋》呈現跨性別者如何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定位自我,並展現承擔身份、維護自尊的勇氣。

從職場觀察到跨性別劇本創作

王遠博創作《櫃位上的玻璃鞋》起源於研究所碩士劇本命題「職人劇」,他希望聚焦一個常見卻少被關注的職業,因此選擇百貨公司櫃員作為題材。他曾在百貨公司短期工讀販售空拍機,雖僅一個月,但這段經驗提供了他對櫃位工作的實務基礎與身份體驗,成為創作的初步素材。 為了獲得更全面的觀察,王遠博進行田野調查,隨飾品公司朋友走訪各分店,深入了解百貨公司的運作模式與文化差異。

他注意到百貨公司員工在光鮮櫃位下承受疲憊與壓力,休息空間多為暗處、夾層或顧客無法看到的角落,這些觀察成為劇中的隱喻,呈現櫃員在維持專業外表下的內心疲憊,以及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他在田野調查中還發現,一位聲音偏低的女性櫃員因主管認為其聲音「不男不女」而被限制工作,這個事件成為創作的核心動機,讓他思考跨性別者在相同環境中可能面臨的更複雜挑戰。

↑《櫃位上的玻璃鞋》呈現跨性別族群在面對自我與社會之間的掙扎。攝影/林佩昀

劇本將灰姑娘童話元素融入現代職場,重新詮釋經典意象以呈現跨性別者在工作與身份認同上的困境。王遠博選擇灰姑娘,一方面源於他觀察到百貨公司與飾品品牌追求「可愛、有賺頭」的商業現實與聯名想像,另一方面則呼應主角櫃員渴望被認同、希望成為理想中自己的心境。他將童話魔法定義為短暫易逝的幻術,玻璃鞋象徵易碎的幸福與願望,角色亦呼應童話人物,像是櫃員是仙杜瑞拉,學姐對應後母形成職場衝突,掃地阿姨化身神仙教母提供理解與同理,強森則象徵愛情與認同的試煉。

王遠博在創作初期因自我懷疑與風格迷失,曾放棄第一版劇本《很高興為你服務》。但後來他重新確立方向,決定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寫作,讓童話元素貫穿全劇,並加入櫃員與同事間的互動,呈現更真實的職場壓力與人際關係。也融入跨性別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例如如廁時的尷尬與不安,使劇本更貼近現實。他體認到社會對跨性別族群的認識片面且討論不足,希望透過劇作讓觀眾理解這個族群。

真實回饋與核心訊息

↑《櫃位上的玻璃鞋》呈現跨性別族群在社會中可能遭受的壓力與歧視。照片提供/攝影師曼尼

《櫃位上的玻璃鞋》於2025年9月26日在《那些還未發生的事——台灣原創劇本讀劇聯合展演》中登場,以讀劇形式公開呈現。當天演出以聲音表演與簡約的舞台調度,勾勒出主角作為跨性別者在飾品專櫃求職與工作的過程中,面臨的自我認同與社會偏見,也映照出人們內心渴望「被看見與被理解」的情感。

演出回饋中,有跨性別觀眾表示,劇中許多情節「真實到踩在痛點上」,雖然令人心痛,卻也因被誠實書寫而感到釋放與被理解。也有觀眾指出,作品原以「男跨女」跨性別者為主題,但反而讓人意識到「女跨男族群的隱形」,引發更多層面的討論與反思。對一般觀眾而言,劇作以「灰姑娘」意象包裹現實議題,使沉重的主題多了一份溫柔與浪漫。也有觀眾特別喜歡那個既憂傷又溫暖的結局,因為它在浪漫與現實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導演孫宇生表示,他希望觀眾在觀戲後能帶著「一點點心碎和浪漫」,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找到情感的共鳴。他認為這部作品的核心並非單純的性別議題,而是「面對現實的勇氣」。無論夢境多麼美好,終究要學會醒來,並選擇如何去面對真實生活。劇名中的「玻璃鞋」象徵的不只是童話的夢,也代表主角耳朵上那副因尺碼錯誤而退貨的玻璃耳環——象徵著不完美的自己,也能被珍惜與喜愛。這正是整齣劇想傳遞的核心訊息——學會接納自我,不因社會標籤而否定自己的存在價值。

正如演員蘇耀庭所說:「我們都有可能成為少數。」他希望觀眾能從劇中看到,不論是誰,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被誤解與渴望被理解的時刻。這部劇傳達的勇氣,不在於成為他人眼中的灰姑娘,而在於敢於在現實中帶著那雙玻璃鞋,真實地活出自己。

採訪側記

這次寫稿很順利,素材也很充足。因為有完整劇本可參考,加上三位受訪者對劇情的說明,以及我們現場拍攝團隊彩排的過程,對故事掌握得很熟悉。採訪時,由於採訪團隊要排戲,主訪者只能在戶外受訪,現場經常被救護車或機車聲打斷,我們就暫停錄音,等聲音過去再繼續,主訪者也會貼心重述剛才的回答。時間有限時,我們學會挑重點問題,掌握每題時間。整個過程讓我們學到如何照顧受訪者,也練習在有限時間和有噪音的環境下靈活應變。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