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光復災後重建座談會失焦:災民被忽視惹惱張峻踢桌抗議 與傅焜萁公然對槓

2025/10/28 00:23
94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光復重建座談會爆發衝突

花蓮地方人士質疑排除民意 立委與縣議長公然對槓

光復災後重建座談會失焦 

議長抗議被忽視 爭議指向重建決策透明度行政倫理

照片

【核心爭議浮現:光復重建座談會場外的怒吼與場內的衝突】

【花蓮/光復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花蓮光復、重建特別條例、重建座談會、傅崐萁、鄭天財、縣議長、災民被拒、踹桌抗議、行政倫理、民意忽視、災後重建、國會會議、地方衝突、透明公平。

        今(27)日下午,一場由立法委員傅崐萁、鄭天財主辦,在光復鄉大華活動中心舉行的「重建特別條例座談會」,未能如預期般凝聚災後重建共識,反而成為地方民意代表與受災鄉親對主辦方表達強烈不滿的衝突點。會議過程中,花蓮縣議長張峻以「光復子弟」身份,對座談會的邀請名單與現場佈局提出嚴厲質疑,更上演了「踹桌」的抗議行動,讓這場攸關災區家園重建的會議,籠罩在一片爭議聲中。

【被排除的民意:在地議員與受災鄉親的共同心聲】

        多方訊息指出,該場座談會並未通知任何在地縣議員參與,甚至連身為光復子弟的縣議長本人也未收到邀請。更引發眾怒的是,多數真正受災的光復鄉民,被警方阻擋在活動中心門外,只能在外頭高喊:「我們是災民,為什麼不能進去?」

        縣議長張俊也是災民之一接獲消息趕到現場後,親眼目睹滿門的警察和被拒之門外的鄉親,對此表達了深切的遺憾與憤怒。他沉痛地指出,一個多月來,光復鄉親在泥濘與瓦礫堆中復原重建,付出了無數的血汗與眼淚。這場災難造成19位鄉親罹難、5位至今仍失聯的沉重傷痛,然而,至今仍未聽見縣政府一句「道歉」,也無人願為這場災難的責任站出來。

【一腳的抗議:替所有被忽視的光復人發聲】

        在不滿情緒累積至最高點時,縣議長闖入會場,以踢踹桌子的方式表達抗議。他事後說明,「踹的不是人,是桌子。」,並堅稱「那一腳,是替所有被排除在外、被忽視的光復人出的一口氣。」他質疑,災後重建不應成為「政治秀」,更不該淪為「少數人用來收割的工具」。他批評立委傅崐萁長期壟斷花蓮資源,如今竟想靠著「幾個人頭開會、拍拍照、發新聞稿」來草草了結重建事務,對災民極為不公。

【行政倫理的質疑:「國會會議」淪為「縣府內部會議」?】

        會議的性質與組成也成為爭議的另一核心。縣議長質疑,既然主辦方聲稱是「國會」在開會,為何現場看不到任何立法院的工作人員?反而是坐滿了縣政府各局處的首長、承辦人員,使整場座談會變相成為「縣府內部會議」。

        他進一步拋出尖銳的疑問:「難道一個立委可以指揮縣政府?」認為這樣的結構已嚴重違背行政倫理,完全扭曲了「重建座談」傾聽民意的原意。他強調,光復鄉民真正需要的,是被聽見的權利,而不是被安排好的「劇本」。真正的重建,應該是傾聽民意、讓受災者有發聲的機會,而非「封門作秀、關起門來決定」。

【重申訴求:光復人不求特權,只求透明與尊重】

        面對部分人士可能貼上的「暴力」標籤,縣議長在聲明中表示,如果替鄉親說話都要被貼上這種標籤,那麼「沉默才是真正的暴力」。他重申光復鄉親不求特權,只求「被尊重」,災民不是「附屬品」,更不是「被利用的工具」。

        光復鄉民要求的是透明、公平,以及能真正讓家園恢復的重建行動。縣議長表明,他將繼續為光復發聲,直到每一位災民的聲音都被聽見、每一個家都能重新站起來。這場充滿爭議與衝突的座談會,也突顯出花蓮在重大災難後的重建過程中,民意代表、行政機關與在地受災群眾之間,在溝通、透明度和權責劃分上,仍存在巨大的鴻溝與亟待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