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情誼在台江:四國外籍生在鹿耳社區推動文化生態深度體驗
國際引力匯聚台江
異國青年壯遊划龍舟 深度探索台南生態與信仰之美
跨國情誼在台江
四國外籍生划龍舟競渡 鹿耳推動文化生態深度體驗
壯遊點成果豐碩
末梯次活動啟動 涵蓋東南亞四國青年
【台南/鹿耳 記者/程德昌Valjeluk Katjadrepan】
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指導,鹿耳社區積極辦理的「國際匯聚引力計畫」青年壯遊點活動,於近日圓滿完成第四梯次的國際交流與深度體驗。此為該計畫的最後一個梯次,成功匯聚了來自東南亞四個國家的優秀外籍學生,包括越南、印尼、緬甸、以及馬來西亞的僑生團體。這群跨國青年不僅精通華語,更能以台語、英語等多元語言溝通,展現了無礙的交流能力與高度的活動參與熱忱,為整個計畫畫下精彩句點。
台江生態奇遇記:搭膠筏、賞黑琵、親試傳統漁法
上午九點半,四國僑生團成員興奮地登上台江國家公園的「海茄苳」號膠筏,展開一場難忘的台江生態之旅。沿途,同學們熱情地體驗每一個活動與景點。在紅樹林密佈的綠色隧道中,安安船長貼心地停船,讓大家得以盡情合影,不僅拍攝了別具意義的團體照,也留下許多個人寫真。
在傳統的「吊詹捕魚」體驗環節,外籍學生們表現出超乎預期的勇氣與身手。其中幾位同學果敢上場嘗試,竟創下本次四梯次活動以來的紀錄,成功捕獲了五條魚,讓在場所有人驚呼連連。此外,在賞鳥亭,大家透過高倍數望遠鏡,幸運地觀賞到約六十隻保育類黑面琵鷺在水域棲息的美麗畫面,並拍照記錄下這份與珍稀鳥類相遇的美好記憶。在蚵棚體驗區,來自異國的同學們對「八卦網」捕魚充滿好奇,其中一名女同學莉莉(音譯)更是親自體驗了拋手網捕魚的技巧,切身感受了在地漁民的生活智慧。
在離開台江國家公園前,本次活動更特別增設了鎮門宮的參訪行程,讓外籍生們得以親眼觀賞廟宇獨特的「赤腳門神」文化景觀。中午時分,鹿耳社區精心準備了充滿在地特色的海鮮風味餐,搭配炸雞腿、蔬菜沙拉與炒米粉,佐以溫潤的冬瓜枸杞香菇湯,美味餐食讓同學們大快朵頤,為緊湊的上午行程補充能量。
鹿耳門溪水洗禮:龍舟競渡、民俗文化與「東方邱比特」
午後的重頭戲,移師到鹿耳門溪進行划龍舟體驗,這項充滿團隊精神的傳統活動,讓外籍青年們在海水的洗禮下,盡情揮灑汗水。同學們分成兩隊,相互進行龍舟競渡,激昂的鼓聲與槳水聲交織成一片歡樂的海洋,不僅體驗了傳統節慶文化,也增進了彼此間的團隊情誼。
隨後,同學們前往歷史悠久的天后宮,進行寺廟建築與民俗文化的賞析。在導覽過程中,外籍生們學習了許多獨特的文化符號:他們大聲唸出「龍遊」的十一種動物集結成一條龍的形態,包括牛頭、鹿角、龍蝦眼、鱷魚嘴、獅鬚、蛇身、魚鱗、熊掌、鷹爪、麒麟尾、鯰魚鬚,對中華文化中豐富的想像力感到驚嘆。此外,他們也看到了鳳凰被困於五條捆仙索、無法展翅飛天的生動雕刻,以及「天花」(天花板裝飾的延伸)等藝術回廊的精湛雕刻技藝保存。
導覽的最後,來到了被譽為「東方邱比特」的月下老人(月老)座前。在月老的紅線賜予下,同學們拉起象徵情人夢想的紅線,並接受愛情成果的測驗。這個充滿趣味與祝福的環節,為本次寺廟建築賞析劃下了浪漫的句點。
深刻體悟:國際匯聚引力促進台灣鄉土文化交流
本次結合了生態探索、划龍舟體驗及寺廟建築賞析的國際匯聚活動,對四國僑生而言,是一次極具意義且特殊的深度壯遊。它不僅讓外籍學生們深刻體驗了台灣在地鄉土文化與生態之美,更透過親身參與和跨文化交流,建立了國際青年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情與連結。鹿耳社區所辦理的「國際匯聚引力計畫」透過這些豐富多元的體驗,成功達成了促進國際交流與推廣在地文化的目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