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宅進行事2】弱勢戶的家:是安居? 還是困住?

2025/10/16 09:30
49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4
檢舉

【公民記者 貝思特 臺北報導】

2011年《住宅法》公佈後,台北市政府推動社會住宅改建計畫。採用一般戶與弱勢戶的混居模式,希望打破貧窮循環,消除社會標籤。按規定,一般戶最多可居住六年,弱勢戶可延長到十二年。

照片

住宅法第四條規定:主管機關及民間興辦之社會住宅,應以直轄市、縣(市)轄區為計算範圍,提供至少百分之四十以上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另提供一定比率予未設籍於當地且在該地區就學、就業有居住需求者。

照片

前項經濟或社會弱勢者身分,指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之金額及家庭財產,未超過主管機關公告之一定標準且符合規定者。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身心障礙者屬於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範疇。

照片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