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大學大屠殺 49 周年

(照片提供:ไข่แมวชีส)
2025年10月6日,學生與民眾聚集在泰國國立法政大學,進行49周年追思活動。

(圖片:紀念日當天牆外貼的政治犯照片)
法政大學大屠殺,亦稱10月6日事件,號稱泰國版二二八。
1976年10月4日,學生們在抗議軍事獨裁中的行動劇裡,因飾演被處以絞刑的學生演員意外與當時的王太子、現任泰國國王瑪哈·瓦吉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外型相似。經右翼媒體報導在1976年10月5日報導後,引發右翼分子以及保皇派的憤怒,當晚即有大批警力和右翼民間團體包圍校園。1976年10月6日的清晨,校園被封鎖,學生遭受警察和右翼團體的攻擊、搶劫、性侵、槍擊、焚燒和毆打。泰國官方公布有45人死亡,其數字低於民間團體所統計。此事件重創泰國的民主。
2025年10月6日,在法政大學舉辦的追思活動,戶外有許多書攤展示當年反獨裁抗議的學生青年所讀的書籍,並以大尺寸展示當年現場暴動、學生遭處以私刑的照片。有面牆壁上貼了目前被審判的政治犯人像照,半數以上的政治犯因《刑法典第112條》的冒犯君主罪而入獄。在禮堂內,有多名民主倡議者如 Angkhana Neelaphaijit 以及 Natchanon Pairoj 陸續發表演說。演說結束後,由 Lanyim Theatre 演出行動劇 “Ultramarine : THREAT"。劇團於表演前兩周公開徵選45名素人演員合力完成此作品。觀眾對於演員的台詞有所感觸,演出進行的同時在台下吆喝、拍手。

(圖片:紀念日當天行動劇;照片提供:ไข่แมวชีส)
追思活動持續到晚上,戶外持續有音樂表演和其他行動劇。
十月在泰國有許多社會運動。5日位於曼谷的聯合國前廣場有居住權的集會;6日是法政大學大屠殺 49 周年活動;7日有阿克薩洪水( Al-Aqsa Flood)兩週年的遊行;昨(14)日則在十月十四日紀念碑有紀念1973年泰國學運的活動。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