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農村型C級長照站的現況與挑戰

2025/09/05 14:36
6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一早走進活動中心,九點還沒到,4個早班廚房志工已經在忙備料,提早來的里民也協助洗菜,總幹事在辦公桌前招呼剛到的里民簽到。九點半左右,民眾陸陸續續抵達,等待今天的抗老桌遊活動。這個景象是大眉的C級長照站,也是新竹農村常見的社區關懷協會據點景象。然而,這樣的日常運作其實面臨隱憂。


政府規定C級長照每周需開設10個活動時段、並要供餐。目前社區有30位活躍志工,分布於不同的單位。廚房有16個志工,平日每天一班,一班4位。除了有些志工一周需值勤兩天以上,部分人還需跨組支援巡守或訪視。


儘管志工流動率不高,平均每半年仍會有一人因年紀或家庭因素退役,但新血補充卻十分緩慢。三年前政府因隱私政策,不再提供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名單,導致社區不僅訪視困難,也失去招募來源。如今只能靠口碑相傳,平均半年才會有新人加入。


總幹事指出,「管人從來不是簡單的工作。」有些新志工待了兩個月覺得環境不合便離開;也有志工因堅持自己過往職場上的作法與既有規則衝突,最後總幹事不得不取捨勸退。再加上志工年齡偏高,甚至有74歲的志工表示會「做到不能做為止」,顯示世代交替不易。由老人服務老人已是農村據點常態。


除了人力吃緊,課程參與者人數也不足。平日約有15名學員社區一起上課。但到了午餐時段,陸陸續續會被領走約45個便當。少部分是有困難、有需求,真的需要社區供餐。但大部分民眾只是善用社區的福利。這些里民只共餐不上課、連朋友也很難糾。難以轉換成志工身分。這是因為大眉據點與其他據點不同,是以社區共餐起家,而後才有上課。導致共餐和課程人數落差甚大。課程初期僅五、六人參與,後來總幹事要求志工帶頭上課,才逐漸達到計畫規定人數。

照片


經營社區據點困難重重,雖然短時間沒有經費和人力的問題,但也沒有辦法再壯大。為了突破,今年度大眉社區參加了小旗艦計畫,與附近社區連線,互相學習。不過,在志工高齡化與參與度不足的挑戰下,社區長照服務的未來仍有待觀察。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