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偏鄉醫療資源不足 遠距醫療縮短城鄉差距

2025/10/13 20:00
1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王紓綝/雲林縣報導】

雲林小兒科醫師人力不足,每位醫師須照護逾千名兒童,急診與重症資源有限,偏鄉交通不便,使學童健康面臨挑戰。臺大雲林分院推動「偏鄉兒心百里醫情」計畫,以心音與心電圖雲端判讀進行遠距篩檢,期望未來能結合AI輔助,縮短城鄉醫療落差。

交通不便 醫師人力長期不足

在臺灣,每千名新生兒中約有 13 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多源於胚胎發育異常。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20 歲以下的盛行率約千分之三;兒科病患每年猝死率約十萬分之1.3至4,顯示即使在年輕族群中,心臟疾病仍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也凸顯了對兒童與青少年進行早期心臟篩檢的重要性。

然而,偏鄉地區因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學童要接受完整的篩檢與治療往往面臨困難。依據衛生福利部醫事管理系統112年5月統計,全國醫院共計510家、診所共計22,802家、每萬人口約有22.94名西醫師,惟仍有部分次醫療區域<註一>之醫師人力不足,每萬人口少於10人,其中就包括雲林縣北港鎮,醫師人力僅為每萬人口9.93名。

照片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偏遠地區民眾面臨較高就醫門檻,健康保障與城市仍存在差距。【記者 王紓綝/製圖】

以雲林沿海地區為例,水林、口湖、北港等鄉鎮民眾開車前往臺大雲林分院急診,單程就需40至50分鐘。若搭乘公車,不僅班次少、無直達車,許多村落甚至沒有公車到達;縣府提供的「幸福專車」每日僅一至兩班,且沿海多數鄉鎮未涵蓋,單趟路程也要約一小時,讓偏遠地區居民就醫更加困難。

遠距輔助 守護學童心臟

為縮短城鄉醫療落差,衛生福利部積極推動遠距醫療,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自107年起接受補助並執行該計劃——「偏鄉兒心百里醫情:遠距學童心臟篩檢群助計畫」,透過醫師帶領受訓後之團隊及篩檢儀器,將檢查後學童的心音與心電圖資料上傳雲端,讓跨區域的醫師可以進行遠端判讀,及早篩檢出有患病風險的學童,再安排就近醫院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這套模式不僅提升偏鄉醫療可及性,也減少了交通與人力成本。

照片

偏鄉學童透過心臟篩檢計畫,有助於及早診斷與追蹤,降低健康隱患。【圖片來源 林杏佳/提供】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科主任林杏佳醫師表示,目前遠距醫療的角色比較是「輔助」醫療,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面對面醫療的精確性。以心臟相關疾病為例,實際診斷還是必須依靠仔細的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和許多進階檢查如超音波。但如果把遠距醫療定位為初步篩檢,目前是可以做到的。以「偏鄉兒心百里醫情」計畫為例,是先將心電圖和心音資料電子化後放在網路平台上,從平台上做初步診斷,篩檢出有問題的學童再轉介至醫院看診。如此可以減少所需的醫師人力和花費的交通時間。

照片

超音波檢查心臟結構、心電圖貼片上傳數據,再以無線聽診器收集心音,透過藍牙傳輸至雲端完成檢測。【記者 王紓綝/製圖】

AI輔助 提升篩檢效率與普及性

然而,依靠醫師人工判讀心音與心電圖仍需大量時間,且不同醫師的判讀標準可能不一致,因此降低了篩檢的效率與一致性。林杏佳醫師表示,如果想要大量且快速篩檢,未來以AI輔助判讀是趨勢。因此林醫師推動「學童心臟超音波免費篩檢計畫」,希望建立人工智慧模型來協助醫師診斷,不僅可以提升速度和準確度,還能維持一致的品質。

照片

此研究計畫為一次性記錄個人醫療背景資料,並進行心音、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花費時間約十分鐘。【記者 王紓綝/攝影】

若能成功建立人工智慧模型,將可利用創新檢測模式來減少對於專科醫師的需求,並在校園與診所中推廣應用。如此一來,學童心臟疾病的初步篩檢不再侷限於都會區,而能普及至全國各地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

照片

將資料即時上傳至資料庫,讓醫師能跨區掌握學童心臟健康風險。【記者 王紓綝/攝影】

智慧醫療 串起偏鄉與專科距離

除了在學童心臟篩檢上推動以AI技術輔助外,地方政府也積極從制度面補強,雲林縣衛生局表示,縣府已經編列專款,協助偏鄉衛生所改善資訊系統與遠距設備,同時建置遠距預約平台,讓民眾可以透過手機或由衛生所協助預約專科門診。並且將持續與中央合作,爭取更多計畫經費,讓遠距醫療服務不會因財務或設備限制而中斷。

在有了制度與設備的支撐,相信遠距醫療的應用將能持續拓展。雲林縣衛生局也表示,下一步除了持續加強眼科、皮膚科之外,未來也會評估將遠距會診擴展至慢性病管理、精神健康、復健服務之可行性。特別是在高齡化社會下,如何讓長輩在地安老、獲得持續照護,是我們推動「智慧繁星 雲林新醫(E)療」的最終目標。

<註一>次醫療區域:是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為了因應醫療資源供需而劃分的一種地理區域,目的在於有效分配醫療資源,並為新設或擴充病床提供彈性,確保民眾就醫可近性,目前全臺灣共有51個次醫療區域。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