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的魔法:花蓮義煮團把愛煮進災區
一碗湯的魔法:
花蓮義煮團把愛煮進災區
〔花蓮訊〕
你能想像嗎?在災後的夜晚,孩子的哭聲與大人的焦慮,竟被一鍋熱湯的香氣「安靜」了下來。這不是卡通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花蓮賑災現場。
由泰維根餐飲老闆娘楊菀如號召,一心素食、豐達廚藝團隊,以及百位志工廚師組成的「花蓮義煮團」,用一口口翻滾的大鍋,把米飯、蔬菜、南薑和香茅煮成「希望的湯」。他們分工就像是一支默契滿分的交響樂團,有人切菜、有人顧火、有人分送,鍋鏟敲擊聲聽起來就像心跳——提醒大家「我們還在一起」。
照片

科學研究指出,災後單靠餅乾、罐頭等乾糧,三天內蛋白質缺口就會拉大,讓身體更難恢復;但一碗冒著熱氣的粥或湯,不只補能量,更能穩定情緒。中醫說「脾胃者,後天之本」,當胃暖了,心也會跟著安定。
特別的是,這些湯裡還藏著小祕密:南薑能溫中驅寒,香茅能幫助消化,讓大人小孩都吃得下、吸收得了。對長者和孩子,志工們更會特製軟粥,避免難吞咽或營養不足。
照片

醫療志工觀察到,若災民僅依靠餅乾、罐頭等冷乾糧,三天內可能出現高達四成的蛋白質缺口,導致疲倦、失眠與情緒不穩。熱食介入後,避難所的用餐率與精神狀況明顯改善。為了讓廚房能持續運作,志工們更設計了「一鍋湯粥 SOP」,確保不同人接手也能順利完成.
這場義煮行動展現了台灣民間協力的能量——不是喊口號,而是用一碗碗熱粥把溫暖送進每個人手裡。義煮團隊呼籲社會大眾:災後救援,除了帳棚與物資,「能即時被使用的熱食與人力支援」同樣關鍵,因為在冷清的災後夜裡,一碗湯,比什麼都能讓人安心。
「其實我們送的不只是飯菜,而是一種『家還在』的感覺。」現場一名志工笑著說。
當物資再怎麼有限,熱湯端上桌的那一刻,就像一盞小燈,點亮了整個避難所。
這碗湯,不只填飽肚子,更讓人相信:在困境裡,愛能被煮出來。
照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