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風險不可忽視,預防比治療更關鍵
專家警示:氣胸風險不可忽視,預防比治療更關鍵
「一個簡單的深呼吸,對有些人來說卻成了一種奢侈。」
近期,一位知名藝人疑似因氣胸併發症不幸離世,再度引發社會對肺部健康的關注。醫學專家表示,氣胸雖然不是罕見疾病,但許多患者發病時毫無預警,尤其是瘦高族群、吸菸者、肺部疾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更應正視其健康風險。
氣胸可分為自發性與繼發性,前者主要發生於年輕瘦高男性,後者則常見於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結核等疾病者。當肺泡壁因壓力改變而破裂,空氣進入胸膜腔,導致肺部塌陷,患者會出現突發性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心肺功能,威脅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胸高風險族群,你也在其中嗎?
20歲大學生阿輝,在打完籃球後突感胸口劇痛,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後確診為自發性氣胸。醫師表示,阿輝的瘦高體型、熬夜習慣、營養不均衡,可能是導致肺部結構脆弱的主因。
研究顯示,BMI低於18.5 的瘦高族群,由於肺部結構較長,肺泡壁較薄,發生氣胸的機率較高。此外,吸菸會破壞肺泡壁結構,研究指出,吸菸者發生氣胸的機率比非吸菸者高22倍,且復發風險極高。 另一方面,繼發性氣胸 則多與肺部疾病相關,慢性肺病患者的肺組織較為脆弱,若發生氣胸,病程通常較重,甚至需要胸腔引流或手術治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降低氣胸發生與復發風險?
專家提醒,氣胸雖然可能突發,但多數患者的生活習慣和體質與其發生有直接關聯。透過良好飲食、適當運動、戒菸與生活調整,可降低氣胸的發生與復發率。

✅ 調整飲食,促進肺部修復 飲食對肺部健康至關重要,應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E與Omega-3 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深海魚,這些營養有助於減少肺部發炎、強化肺泡修復能力。此外,百合、銀耳、雪梨 等具潤肺補氣效果的食材,可減少肺部乾燥,降低肺泡破裂風險。 🚫 避免高糖、油炸與加工食品,這些食物可能促進發炎,影響肺組織修復能力。
✅ 適當運動,穩定肺部壓力 運動能提升肺活量、促進肺部循環,但應避免劇烈衝擊運動,如舉重、自由潛水、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等,這類運動可能造成胸內壓力劇變,增加肺泡破裂風險。 推薦太極、八段錦、瑜珈、腹式呼吸訓練等溫和運動,每天5分鐘腹式呼吸,可有效調節肺部壓力、增強肺功能,減少氣胸風險。
✅ 戒菸、避免環境污染,保護肺部健康 戒菸是降低氣胸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研究顯示,戒菸後可降低50%以上的復發風險。此外,應盡量減少接觸空氣污染、粉塵與化學煙霧,避免肺部受到進一步傷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氣胸可預防,健康管理是關鍵
醫學專家強調,肺部健康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長期肺部損傷可能增加慢性發炎風險,進而影響全身健康。透過飲食管理、戒菸、規律運動,不僅能有效降低氣胸風險,也能減少肺癌、慢性肺病等嚴重疾病的發生機率。 肺氣充盈,健康才有保障。從今天開始,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為自己的呼吸與健康加上一道防護罩!
👉 更多健康資訊,看這裡👇 🔗
https://gcm.org.tw/blog/pneumothorax-signs-daily-care-guide/
編輯:GCM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供之信息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
在進行任何飲食或健康改變前,請先咨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