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出路何在?
【記者 龔秝均、鄭羽婕/中正大學報導】
台灣社會風氣普遍認為理組高薪、文組低薪,尤其是文史哲學群的學生們在選填志願時常會被質疑未來出路。透過文組學生們的回答以及相關人士的建議,我們可以了解到並非理組才有高薪的職業,文組學生所具備的溝通協調能力、文案能力都能成為未來職場上的加分項。
理工科高薪集中 文組生如何看待
九月開學季,不少新鮮人踏入校園對未來生活充滿期待,而大四生則開始為求職市場做準備。台灣人均GDP在未來四年可望超越南韓,不過高薪產業多集中於理工科系,這是否讓文組學生的就業之路增添不安?
國立中正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諮詢師 賴人豪:「談職涯的時候,第一步要先認識自己。每一個人的價值需求都不一樣,拿到高薪之後(工作)做到晚上十點、十一點,要嗎?對於一些文史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其實並沒有那麼打算那麼在意高薪的部分,他可能很希望的是五點下班後就不要再吵我了。」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四年級 陳同學:「我覺得文組裡面也有分高薪跟低薪,我不一定要說侷限自己在低薪的地方,高薪的(職業)可能就是金融業那種,低薪的話可能就是一些比如說像基本的文書處理。我們自己科系要去往文組的比較高薪的職業去發展的話也是可以的,像是可能當幕僚。
實作與學習 累積軟實力
然而僅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不夠,面對瞬息萬變的職場環境,究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才能真正把理想落實?
國立中正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諮詢師 賴人豪:「有些文學院學生自己比較內向,但他好希望他賺的錢是月薪八萬、九萬、十萬,就要透過軟實力的堆疊去彌補自己天生特質的不足,基本上就要靠的是職場的經驗。大量參與跟職場連結的活動、社團、工讀、實習、參加競賽、參加活動。」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年級 謝依宸:「文組中文系學習的語文組織能力、傳播系學習的表達能力,這些其實去結合任何一塊的技能,都會成為一個還蠻好的就業方向。」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四年級 賴同學:「(在社團)練習比較多的可能會是企劃書還有活動的發想力跟我們的主持能力。如果是(未來)加入公司的話,在一些企劃上或是一些他們想要經營的活動上,都會有很不錯的經驗。」
善用資源 掌握職場需求
要真正培養並展現這些軟實力,除了課堂與活動經驗外,也能透過各種職涯資訊平台探索職場所看重的特質。
國立中正大學職涯發展中心諮詢師 賴人豪:「我會引導他們去『104工作世界』這個網站,去做一些探索,比如說Holland codes(霍爾蘭六邊型),你們都做UCAN(該網站提供Holland codes的測試),這時候他們可以把Holland codes的排序放上來之後,接著下面跑出一大堆跟自己的興趣、類型最貼近的職業,去認識它、去檢索它,用自己的感覺去感受,你對他的喜歡或不喜歡。我們透過這個方式可以認識這個職務,他應該有的技能跟證照之後就會成為我們在大學期間,可以自主去發展的方向。」
發揮所長 就業路上不設限
「雖然就業市場競爭激烈,但文組學生若能將自己的所長發揮到最大化,依然能在未來找到自己的舞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