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87歲的慢工深情 手寫印章的溫度

2025/09/29 21:33
1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記者 林芷妍/嘉義市報導】

原本乏人問津的老字號刻印店,因一篇貼文爆紅,一夕之間成為網友朝聖的熱門地點。網友表示臨時需要印章,才意外走進這家店,才發現師傅不用電腦排版,而是以手寫搭配光雕機的方式製作印章。在電腦刻印普及的年代,這家堅持手寫雕刻的印章店顯得格外獨特。

電腦刻印成主流 墨香仍不散

87歲的刻印師傅許振益,在嘉義市番社里開了一間手寫刻印行,這家店的刻印方式與現在普及的電腦技術不同,師傅不是套用有系統的字體,而是以鋼筆、簽字筆,甚至是毛筆一筆一劃寫出客人的姓名,再放進光雕機慢慢雕刻而成,這樣的過程讓每一顆印章都像一件獨立的作品,是一門藝術,帶有人的溫度,也保有細膩的差異。

照片

師傅坐在桌前,低頭書寫,仔細描繪每一筆每一劃,每一顆印章都要花費近一小時的功夫。【記者 林芷妍/攝影】

問起師傅為何堅持在電腦技術普及的市場下,將這門工藝持續活用?師傅回答道:「熟客們都比較喜歡我手寫的字!而且我已經老了,不會使用電腦,現在要叫我學,好像也有點吃力,而且店裡的光雕機已經停產了,現在沒有人在修了,等到這台機器不能再用的時候,也是該退休了!」

照片

師傅的好夥伴—古老光雕機,全台灣所剩無幾,非常珍貴,店內只剩兩台,一台已無法使用也無法維修。【記者 林芷妍/攝影】

落筆即成轉機 手寫人生新章節

不免讓人好奇的是,師傅是如何開始手寫刻印的第一步?如此精湛的工藝其實不是師傅的第一份工作,師傅說道:「自己原本是做建材的,但隨著裝潢產業沒落,為了維持家計,我開始思考轉型的可能,某天看到有人在做印章,心裡想是不是也可以試試看?」,試了之後發現自己頗適合,便投身進去做,一做就做到了現在。

師傅一直擁有一手好字,當年當兵時,因為字跡漂亮,被派去當文書兵,每天寫寫抄抄,下筆從不馬虎,對字的敏感與講究,成了他日後踏進篆刻這門技術的基礎。

照片

無論是什麼樣的字體都難不倒師傅,師傅創意無限,各式各樣的作品擺在工作台前,供客人欣賞。【記者 林芷妍/攝影】

每顆印章都識你獨特

因為是手寫,每一顆印章的字型都會略有不同,哪怕是同一個名字,世界上也不會有百分百相同的印章出現。正因如此,它們不容易被仿冒,讓每顆印章都上了一層安全鎖。在銀行等機關這類講求身分驗證的場合,更發揮了電腦刻印做不到的防盜作用。

照片

當機器開始旋轉,上方的釘子便精確地刻出師傅的字跡,一枚獨一無二的印章就此誕生。【記者 林芷妍/攝影】

有民眾認為,現在會使用到印章的時機不外乎就是去銀行辦理業務或是收包裹,雖然能使用到的頻率不高,卻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對於印章的樣式要求不會太高,能用就好。但若是以手寫刻印跟電腦刻印比較的話,可能會偏向手寫刻印,畢竟每一顆都是世界上唯一一顆。就有顧客認為,當師傅親自下筆,寫下自己的姓名時,每一個步驟,就好像在和那顆印章培養感情。那個狀態下刻出來的印章是有溫度的,不像電腦生出來的印章,好像誰也不在意它的誕生。

刻印行的未來 一門靜靜延續的心事

談起這家店的未來,師傅倒是看得很淡。他笑笑地說:「只要身體健康不讓家人擔心就很好了。」對他來說,這份工作早已不是單純的謀生工具,而是陪伴他度過許多人生起落的夥伴。至於店能不能一直開著,他並不強求,因為他更在意的是家人過得好不好。

師傅的媳婦也有同樣的想法,她認為店的未來怎麼走,是後輩要去思考的事。對長輩而言,只希望留下的不是一門生意,而是一份記憶、一個溫暖的位置。

照片

老店門口留著歲月痕跡,承載著師傅一家人的記憶與情感。【記者 林芷妍/攝影】

師傅的孫女從小耳濡目染,對這家店也有著深厚的情感。在網路文章爆紅前,就已經默默地在經營店裡的社群帳號,希望能讓爺爺的店被更多人看見,孫女本身讀的是設計系,對視覺與美感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開始向爺爺學習怎麼寫字,去理解這些書寫印鑑背後的筆法與精神,期盼能給這家店鋪一個更好的未來。

這樣的傳承,不是一種責任,而是屬於師傅一家人的記憶與情感。無論店舖的未來走向如何,這門工藝從爺爺的手到孫女的心,正在靜靜地延續下去。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