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餘農場- 豐湖社區大學食農教育基地
緣由:報導「拾餘農場- 豐湖社區大學食農教育基地」
時間:114年9月22日(一)
地點: 新竹
食農教育法 於民國111年公告實施
有六大核心目標 分別為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及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而為配合政府食農教育政策
新竹縣 豐湖社區大學
與農民地主合作 創建 食農教育基地
很特別的是 這位農場主人
18歲時 就自己一人單車環台
騎腳踏車環島旅行
在沒有手機 BBCall年代
我就憑著一張地圖
自己去跑一圈
騎腳踏車 環台灣島
我在民生報 那個時候都有胡榮華
胡榮華 每個禮拜都投稿
騎那個藍駝(單車) 環遊世界
我覺得 我應該可以...
他可以環遊世界
我應該可以環遊台灣
我覺得 他做得到 我應該也做得到
我就這樣去做
你一個人
對 我就一個人去
18歲
對
也是 怪人一個
本來想說 我應該是個詩人
本來是覺得我應該是可以當詩人
結果 後來變成 工人
然後 現在變 農人
利用這樣的 精神與毅力
克服了許多 創建農場的困難
您帶著 你的健康理念 來規劃 這個農場
然後 在打造成功過程中 遇到了一些困難
您是怎麼樣 處理的呢
這片是有機的水稻田
在這個有機的 種植過程之中
會面對 許多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人力不足
因為我們這個水稻 並沒有施放除草劑
也沒有任何的農藥
然後 也沒有什麼化學肥料
你看就知道 前面都是雜草
這雜草 是我們用人工 去田裡頭
一棵一棵拔出來的
你看 堆在這個田埂旁邊
這都是人工去拔草
我們就是 每天一點 一點慢慢拔
可是你現在 看到還有一些
田裡頭 你如果放眼看過去
還有一些艾草
還有尖瓣花等等 還沒有全部拔完
我們已經 拔了好幾個禮拜了
你看這個 都花費太多的人力
我剛剛講 有機種植人力缺乏
雇工也要一筆費用 這都是自己來
然後再來就是 旁邊周界 不是有機的
是慣行農法
慣行農法 我們要跟他友善的生存
所以我們旁邊 種了綠籬
然後除草的話 我們盡量
自己趕快去除草 不要等他...
草長很多 再來噴除草劑
旁邊有水源 另外那一邊...
他也是慣行 他用水 沒關係 水讓你用
免費讓你用 跟他交換條件就是
他的田周界 都不要噴除草劑
我們就可以 友善的 跟
慣行農法的田地 一起生存下去
農場主人 也提出未來的展望
我想聽一下你們現在
對拾餘農場 未來的展望是哪一些呢
基本上 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就是說 我要打造一個
我自己 養老的地方
再來就是說 現在跟豐湖社大合作
我們希望能夠 漸漸打造這是一個
教育型的 農場
然後...我們也希望 這個教育型的農場
第三個要有科技化的成分進來
因為我覺得人工越來越昂貴
我自己也沒有體力
我們希望 有很多的科技
可以輔助我們 比較缺乏的人力
今天有拾餘農場 建宏老師這樣子的分享
然後 讓我們有新的體驗
也謝謝 豐湖社大食農教育的 這個基地
讓我們有這個平台
可以認識 更多現在的...
有機的新農夫
也希望食農教育 未來在台灣
能夠更 發揚光大
這本來是一片荒蕪 經過陳老師八年來的努力
把他開墾成 這樣可以 雞飛狗跳
有雞 之後 還會有魚
所以就是真的是相當相當的不容易
然後 他也打造了這個拾餘農場
把這個招牌 建立在湖口這個社區
希望大家趕快 踴躍的來
參觀這個農場 讓這個農場 更發揚光大
我第一次拿鋤頭的地方 很謝謝陳老師
他花了八年的時間
把這個農場經營了這麼多
我們也聽到了 他講的困難跟 他的展望
而且這裡是我第一次當學生
農夫學生的地方 也是我們以後
可以健康養老的地方 謝謝大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