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想洗香香,淋浴間卻臭臭的? 〔3步驟逃避法 vs 定期清潔〕

2025/09/04 16:36
4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台灣潮濕氣候下的「浴室困境」,定期清潔才是真解方

洗澡本來是一件放鬆、療癒的事,但許多人都有相同的困擾:一推開浴室門,立刻被一股「臭味」迎面而來。就算天天沖水、擦地,味道還是揮之不去。這不只是清潔習慣的問題,更和台灣潮濕的海島型氣候,以及浴室設計有關。

台灣夏季濕度常常超過 80%,而大部分浴室都是密閉空間,沒有窗戶。悶熱潮濕加上長期積水,黴菌和細菌自然容易孳生。醫師提醒,潮濕環境下的浴室,會釋放黴菌孢子和氨氣味,不僅影響心情,更可能造成過敏兒童或長者的呼吸道負擔。對許多小坪數家庭或租屋族來說,浴室異味甚至成為家庭爭執的來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那麼,浴室一旦臭味來襲,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可以分成「救急」與「根治」兩個層次。

 

照片


 

急救 3 步驟(逃避法)

步驟一:快速通風
立刻打開抽風機或浴室門,若沒有窗戶,就用電扇朝浴室吹,先讓空氣流通,稀釋掉異味。

步驟二:中和氣味
在排水孔或地板角落撒上一點小蘇打粉,或倒入白醋,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壓制臭味。若沒有這些材料,也可以用稀釋漂白水輕輕噴灑排水孔周圍。

步驟三:臨時香氛遮蓋
放一杯咖啡渣、茶葉渣,或用精油滴在衛生紙上掛在浴室角落,暫時蓋過異味,恢復可用狀態。

不過要提醒,這些急救方法僅能維持 1~2 天,算是「逃避」效果,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根治之道:定期清潔(媽咪樂好方法)

要想讓浴室長久保持乾淨清爽,真正有效的方法還是「定期清潔」。

  • 日常維護:洗完澡後,記得打開抽風機或門,保持空氣流通。
  • 關鍵清理:定期刷洗排水孔、地磚縫隙、馬桶底座,這些地方才是臭味的源頭。
  • 深層清潔:每 1~2 個月,針對浴室牆面、玻璃、排水口進行一次深度清理。
  • 觀念轉變:不要等「臭味出來了」才處理,就像健康管理一樣,「預防勝於治療」。


小結

浴室清潔看似小事,卻和台灣的居住條件、健康意識,甚至家庭關係息息相關。當社會普遍重視「定期清潔」而非「臨時補救」,才真正能提升生活品質。

所以,下次再遇到淋浴間「臭臭的」狀況,先用 3 步驟救急法幫自己喘口氣,但別忘了,唯有養成定期清潔的習慣,才能讓洗澡回歸「香香的享受」,而不是「臭臭的困擾」。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