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菸害】孕期沾到的紙菸三手煙,可能在孩子體內留下「血液炸彈」
對多數人來說,紙菸的危害來自燃燒時釋放的煙霧。吸菸者吸進的是紙菸的「一手煙」,旁人吸進的是紙菸的「二手煙」。但你知道嗎?就算煙早已散去,牆壁、地毯、沙發、衣服上殘留的化學物質:「紙菸三手煙」(Thirdhand Smoke, THS),也可能成為慢性威脅,而且影響可能從胎兒時期就開始。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最新動物實驗結果,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孕期暴露在紙菸三手煙環境中的母鼠,其後代在長大後,血小板的基因表達已被「重寫」,呈現出更容易形成血栓的特徵。這種改變,來自於血小板中 mRNA 與 miRNA 的交互調控網絡。
照片

紙菸三手煙,不只是空氣污染
紙菸三手煙不是「少量二手煙」,它是一種殘留污染。當紙菸燃燒後,尼古丁、重金屬、多環芳香烴等化學物質會附著在室內表面,甚至滲入織物與灰塵中,長時間揮之不去。即使菸早已熄滅,這些毒素仍可能經由皮膚接觸、呼吸或意外攝入進入人體。
研究團隊指出,孕婦若長期待在有紙菸三手煙污染的環境,等於讓胎兒在子宮裡就被迫接觸這些化學物質。
基因層面的「血液重編程」
研究中,科學家讓懷孕母鼠分別處在紙菸三手煙污染環境或潔淨空氣環境。等小鼠後代長大後,研究團隊分離出純化的血小板,進行 mRNA 與 miRNA 的高通量定序分析。
結果發現:
- 紙菸三手煙暴露組的血小板中,有 448 個 mRNA 基因與 18 個 miRNA 的表達顯著不同於對照組。
- 整合分析顯示,14 條差異 miRNA 可能調控 120 個差異 mRNA,這些基因與血小板活化、聚集、化學反應應答等血栓形成關鍵途徑密切相關。
換句話說,這些小鼠在基因層面已被「預設」為更容易發生血栓,即使它們自己從未直接接觸紙菸煙霧。
為什麼這很重要?
血栓是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原因之一。過去我們知道吸菸會增加血栓風險,但這項研究提示:風險可能早在出生前就被埋下,而且來自看不見、聞不到的紙菸三手煙。
這對公共衛生有兩層啟示:
- 無菸環境政策不能只針對「吸菸當下」,就算沒人在室內抽菸,殘留污染仍能影響孕婦與嬰幼兒。
- 孕期防護應納入紙菸三手煙議題,目前多數衛教強調孕婦避免二手煙,但紙菸三手煙的潛在長期基因影響,可能更需要被重視。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