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街角館・成舊非凡──舊衣新生
這些布,每一塊都有故事。不是舊,是記憶

若不是我媽媽教我十八般手藝
八十五年參加
社區總體營造以後
阮鎮長林熺達先生
發現我對這一項舊衣再改造
改的很好
便幫我辦一場展覽
我從那天開始
我的自信心就開始茁長
就開始用環保的東西
做出我們穿的衣褲
或是日常用品
就這樣開始
接續下去做
他改變了我
不是新的布料
才能做出好東西
這樣可以啦
還是希望你穿看看
我還擔心這花花的布
難找道類同的(花布料)
我一定要找到感覺對的布才改
不然絕對不改
改起來好看我自己也開心
有了木博館
我現在的作品
就會將大溪的文化
融入在我的作品裡
而我在家就可以講故事
讓大家來聽(來自全國)
我做這些工作
雖然錢賺得不多
但是賺到快樂
交到很多的朋友
還有賺到健康
這是我最摯愛的生活
像這一只手提袋
牆上做了鳥踏
鳥踏就是讓鳥休息的
想像我們蓋房子
就是貼心
會讓小鳥有個歇腳的地方
再來看這只手提袋
我就利用褲子的口袋
原來的圓弧型
象徵著我們的騎樓
還有這些山牆
這有金木水火土
以主人生辰八字為主
所以在我們家就可以講故事讓人聽
我們現位置是中山老街
這整條街都是牌樓
在日治時代
市區改正
所改建的
我們現看上面的山牆
上面有很多很多的圖騰
有雙獅戲球
有熬魚
寓意都是對後代子孫的期待
將它建於山牆上面
我現在的作品
會把山牆的圖騰
應用在我做的包包
或是圍裙
讓文化跟作品做連結
曾經有一個人
拿很多的牛仔褲
到我家來
說她妹妹突然間過世
他要將牛仔褲
改成其他的作品
分送給他的親朋好友及姊妹
延續對妹妹的思念
拿布來讓我做的時候
我也不一定馬上有靈感
那我靈感上來了
才有辦法做出作品
所以這是需要巧合機緣
我要這個
這就是大溪的山
這都是山
這都是自然(原形)的布料
下去做不是故意剪成這樣的
然後再做大溪的山脈
及花草
就是我們的大漢溪
我現在會在這裡縫一條船
這就是一百多年前
我們大溪的景色
我有參加社區的總體營造
文化環保
一路的學習
到目前參與木博館的街角館
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媽媽給予的好手藝
加上我八十六年
環保的學習成長
就如同舊衣改造
賦予新生命
從過去的經驗並成長
我會以新的方式
來面對未來的生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