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5親職教育論壇》預約數位,友善家庭 -台北場

2025/08/08 00:00
2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偕同臺北市教育局、臺北市青年局、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臺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臺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臺北市高職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於8月22日舉辦「預約數位,友善家庭《2025親職教育論壇》」,邀集家庭教育工作者與機構、關注親子教養、家庭議題之企業與個人和產官學界代表,預估逾300人與會,攜手打造跨世代共融的家庭學習環境,共同守護親子與代間關係的健康與永續。

        本次2025親職教育論壇以「預約數位,友善家庭」為主題,並融入代間教育的觀點,期望從跨世代的角度出發,引導家庭成員理解彼此在科技使用上的差異與需求。論壇將透過專家講座、實務案例與多代參與的經驗交流,搭建起世代對話的橋樑,協助家長與長輩共同面對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攜手打造跨世代共融的家庭學習環境,共同守護親子與代間關係的健康與永續。

 

敬邀媒體朋友蒞臨指教!

時間:8月22日(五) 09:00-16:30 (08:30開放入場)

          |開幕式 09:00-09:20|專題演講 09:20-12:05|實務分享 13:05-16:05|閉幕式 16:05-16:30

地點:臺北市青年局6樓國際會議廳,仁愛路一段17號6樓

媒體聯訪時間:10:20-10:35

新聞聯絡人: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 公資部組長潘函筠

 

﹊﹊﹊﹊﹊﹊﹊﹊﹊﹊﹊﹊﹊﹊﹊﹊﹊﹊﹊﹊﹊﹊﹊﹊﹊﹊﹊﹊﹊﹊﹊﹊﹊﹊﹊﹊﹊﹊﹊﹊﹊﹊﹊﹊﹊﹊﹊﹊﹊﹊﹊﹊﹊﹊﹊﹊
                                                                                          預約數位,友善家庭
                                                                           2025親職教育論壇搭建起AI時代的世代對話

          2025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持續攀升,三代同堂的家庭型態逐漸成為主流。與此同時,21世紀數位科技突飛猛進,3C產品與人工智慧(AI)已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從學習、工作到娛樂皆與科技密不可分。這樣的科技變遷,不僅對親子教養產生挑戰,也對代間關係的互動模式產生新的影響。關注家庭教育逾25年的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以「預約數位,友善家庭」為主題,將於8月22日假臺北市青年局國際會議廳舉辦【2025親職教育論壇】,融入代間教育的觀點,期望從跨世代的角度出發,引導家庭成員理解彼此在科技使用上的差異與需求。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有感於這26年來,接觸了許許多多的家長和學校老師,原本主要服務對象是兒童,但對於辛苦生育、養育、教育孩子的大人們的關注似乎有待加強。於是2023年舉辦了第一屆親職教育論壇,聚集了學術界和實務界的 有志之士,探討親職教育,反應熱烈,並於2024繼續凝聚共識,在共親職這樣的議題下,為父職(fathering)-這個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卻長期被虛位化的角色重新定位。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陳進隆表示,面對快速發展的數位科技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現實,誠摯地呼籲:讓我們一起正視科技對家庭關係的影響,也珍惜不同世代間的智慧與情感連結。科技不該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應成為家庭中彼此理解與陪伴的橋樑。讓我們用愛與包容迎向挑戰,一起打造更溫暖、更具韌性的跨世代家庭。從家開始,守護我們共同的未來。

        因此,本次2025親職教育論壇以「預約數位,友善家庭」為主題,並融入代間教育的觀點,期望從跨世代的角度出發,引導家庭成員理解彼此在科技使用上的差異與需求。論壇將透過專家講座、實務案例與多代參與的經驗交流,搭建起世代對話的橋樑,協助家長與長輩共同面對數位時代的教養挑戰,攜手打造跨世代共融的家庭學習環境,共同守護親子與代間關係的健康與永續。

        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致力於讓家庭關係更親愛,兒童生命更精采!注重兒童內在生命品格信念的建立,以「讓每個孩子都被優質陪伴」為使命,發展「兒童生命教育」課程、培訓志工團隊幫助兒童形塑優質品格生命信念與良好價值觀陪伴影響著數十萬孩童與家庭的心靈,也傳遞溫暖與盼望給這個社會。誠摯的邀請您透過捐款支持生命教育與各項工作推動。

【敬邀各位媒體先進 惠予刊登 不甚感激】

5分鐘認識彩虹愛家 : 

捐款支持 :  https://www.rainbowkids.org.tw/product_list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