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災變化看土地議題,新營社大推出生態教育和手作課程
南部地區連雨綿綿,台南七月日照時數創新低。在颱風侵襲和日照減少的影響,不論是生態還是氣候,台南的環境都與往常截然不同。為此,新營社大重新規劃多門秋季班課程,內容包含「生態教育」和「雨季手作小品」,帶大家應對陰雨和風災過後的生態環境。
首先是「漫步認識台灣植物」和「自然生態攝影社」的黃嘉隆老師,黃嘉隆老師長期在南部各大機構開設生態教育、植物主題的課程,同時他也是台南巴克禮公園協會的理事,擅長生態教育和公園治理議題。嘉隆老師在新營著重關注公園場域。這次秋季班特地將「漫步認識台灣植物」課的前兩週課程規劃在新營地區的公園,公園作為在地人熟悉的地方,更能讓學員感受到風災帶來的改變,其中第一周在新營的綠都心公園,第二周則是在具有埤塘生態的天鵝湖公園,帶領學員在風災後的公園好好認識植物、樹木以及鳥類的生態狀況。此外課程也規劃了有一週移地到後壁的小南海風景區,小南海風景區又名永安水庫,擁有豐富的水域生態,也是在地居民熟悉的所在。除了認識綠都心公園之外,嘉隆老師希望透過實地踏查小南海風景區,讓學員可以在風災後,重新認識小南海的水域植物與生態。

鐵道班春季班拜訪奮起湖的產業鐵道
雨季也導致登革熱疫情和蚊蟲的孳生,在踏查公園時免不了準備防蚊器具。新營社大「綠生活療癒-秋冬篇」課程會親自製作防蚊香塔,防治蚊蟲叮咬。綠生活課程的劉月娥老師擅長製作各類生活小品。這次規劃的防蚊香塔,考慮到有些防蚊器具的煙霧過於刺鼻,所以特地強調可以使用不刺鼻同時可以保護呼吸系統的方式製造防蚊香塔。讓大家在香味之中防蚊。
除此之外,新營社大在後壁國小也開設一們特別的生態課程,後壁地區比起新營市中心,有著更豐富的綠地和自然環境,「野外採草趣-採草生活的N種可能」這門課程由後壁在地居民,熱衷於後壁的在地社區事務的講師王家曼授課,王家曼老師擅長野草應用、野地植物,其中包括野草如何吃、如何用,以及以往的古人是如何使用野草。在秋季班的課程中王家曼老師會和學員在後壁各地找尋野草並應用,比如我們會在菁寮採集植物,烹煮青草茶,認識不同植物原料在青草茶中的功效。這次開設野草課程,是希望讓學員透過認識野草,來引起對土地議題的興趣。對於如何從野草引導到關注土地,王家曼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去觀察植物也是因為我自己有興趣,我看得出來哪些植物是哪些植物,可是就是因為看得出來,我就會發現一年一年有一些植物,它就改變了,它就開始絕跡,那再去探討這些原因」。對於王家曼老師來說,這次課程的重點是能在風災過後,帶著學員在後壁地區走走,關心自己身邊植物、生態的變化。

王家曼老師帶領學員製作艾草條
新營社大表示:「風災和雨季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議題,希望透過這次的秋季班規畫,讓學員從植物、生態的角度重新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改變,理解災害對溪北地區生態帶來的改變」。新營社大邀請在地居民一同來認識我們的家園,歡迎學員一同報名課程共同學習。
【新營社大】報名資訊
※報名地點:台南市新營區民族路4之3號
※報名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至晚上20:00
※開學日期:8/25(一)社區分班;9/01(一)新營地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