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控菸大會(WCTC)焦點論壇 呼應WHO力推MPOWER
2025世界控菸大會(WCTC)焦點 論壇
4大主題:MPOWER、大幅警圖及素面包裝、戒菸治療、加熱菸危害
呼應WHO力推MPOWER
WHO直接指導的「世界控菸大會」(簡稱WCTC),在歷經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暫停7年後今年重新啟動,為與國際菸害防制接軌,共創健康台灣,董氏基金會特舉辦論壇,與臺灣唯一全程參與WCTC的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合作,分享國際菸害防制重要焦點,更彙整探討MPOWER策略(註1)、大幅警圖及素面包裝(註2)、戒菸治療、加熱菸危害等4項焦點新知。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李志恒,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温啟邦,中央研究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全峰,以及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也參與與談,更有來自衛生、醫事、社福、教育、家長、志工等270位關心菸害防制者加入線上焦點論壇,呼應WHO、力推MPOWER!

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秘書長、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表示,本屆WCTC在迎賓晚會上,即以大型歌舞劇具體讚譽「MPOWER」,並帶動上千名與會者搖旗吶喊,力促各國落實「MPOWER」!台灣應加快腳步推動菸害防制最高策略「MPOWER」!
郭斐然醫師進一步彙整分享三大議題:1.大幅警示圖文及素面包裝的衝擊;2.渥太華戒菸模式-戒除電子煙新計畫;3.加熱菸危害的新證據。
WHO在大會中發表最新的《2025年全球菸草流行報告》,指出全球超過110國家菸品容器印製警示圖文、25個國家已執行素面包裝;同時,全球控菸大使、前紐約市長彭博也宣布「再捐出2000萬美金支持WHO推動菸害防制」,其最重要的資助是「促成各國政府菸品容器印製大幅警示圖文,並採用素面包裝」。
新加坡政府在2020年執行素面包裝後,促使12%的吸菸者因此戒菸,同時,未來6至12個月內有意願戒菸者從25%增加至31%;尼泊爾則自2022年實施警圖面積達90%,2024年調查時發現,對菸品危害恐懼為64.4%,戒菸意願為68.8%,66.0%認為可以阻止青少年使用,還有67%增加了菸害意識。2025年尼泊爾將增加警圖面積至100%。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心臟醫學機構,將其著名的渥太華戒菸模式(免費諮商、密集追蹤、加強藥物治療)應用於戒除電子煙。研究使用加強的尼古丁替代療法,探討戒除電子煙最適當的用藥方式。目前研究已經完成一半,預計在2026年發表成果。郭醫師補充,除了尼古丁替代療法,varenicline(台灣稱戒必適)及未上市新藥cytisinicline,也有戒除電子煙的新研究。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發表在日本執行的國際控菸調查。方德智(Geoffrey T. Fong)教授首先駁斥加熱菸的減害理論,認為菸品的危害並不是線性的,而是一個拋物線,所有菸品都不使用才會降到跟不吸菸者一樣的水準,不是菸商宣稱的減少危害物質就能降低風險。菸商誤導的「無煙世界」,是從「吸紙菸」轉換為「使用新型菸品」,不是真的戒菸。日本的研究顯示使用加熱菸,最高九成淪為雙重使用者,同時使用紙菸。雙重使用沒有減少菸品的消費,相反增加每日總吸菸量(加熱菸與紙菸總和)。雙重使用是危機,菸商卻視為商機,開發更多的尼古丁成癮產品,賺取更多的錢。
郭醫師結論指出,WHO反對電子煙、加熱菸,反對菸草減害,強調沒有比較好的菸,所有菸品都是有害的。我們鼓勵戒除紙菸以外,也要戒除電子煙、加熱菸。最後鼓勵青少年參加菸害防制活動,成立青少年禁菸論壇。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10年來菸商推動、生產新型菸品,扭曲減少二手菸及致癌問題來蒙蔽更嚴重的尼古丁成癮問題,讓全球的年輕人深陷成癮危機。WHO首度連續2年以同一主題:「揭露菸商真面目」進行全球倡議,並用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態度批判菸商的魅惑行銷,我們只有一個敵人就是菸草公司,必須認清菸商的行銷伎倆,才能積極迎戰破解,維護年輕人健康。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李志恒進行總結建議:加熱菸與傳統紙菸一樣都是以菸草製成,除含尼古丁易讓人成癮外,也含有焦油、甲醛、乙醛等有毒及致癌物質,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加熱菸雖然沒有濃厚的菸臭味,但就是會成癮的菸品,也有二手菸及三手菸害,一樣會害己害人,因為包裝精美時尚又是電子裝置,就是會吸引年輕人,尤其「加味的加熱菸」更是吸引年輕人!影響年輕人最深的是禁止加味菸政策,政府一再拖延,現在政府突然放行「加味的加熱菸」,無疑是犧牲年輕人的健康!請政府立即亡羊補牢:
1.請政府立即依法公告「除菸草原味外,禁止所有加味菸品」,並撤銷「加味的加熱菸」上市。
註1:《菸害防制法》第10條規定: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衛福部於112年3月預告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及薄荷」4大類口味,被民間團體痛批後表示再議,結果拖延16個月後,於113年8月8日再次預告,竟「只禁止27種口味添加物」,漠視各菸商在台申報1200種口味添加物,再遭「台灣拒菸聯盟」痛批匪夷所思。至今2年4個月尚未依法公告「除菸草原味外,禁止所有加味菸品」。
2.加熱菸盒上不可出現「IQOS」(我戒除一般菸品)等已違反菸害防制法規定的誤導文字。
註2:《菸害防制法》第9條第1項規定:菸品、品牌名稱及其容器,不得使用或加註淡菸、低焦油或其他有誤導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之虞之文字及標示。但本法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十一日修正生效前已使用之品牌名稱,不適用之。
3.依菸害防制法規定,加熱菸器不得以「展示」等方式為促銷或廣告,即任何賣場不可以展示出加熱菸器。
註3:《菸害防制法》第12條第1項第1款規定:菸品、指定菸品必要之組合元件,其促銷或廣告,不得以下列方式為之:一、以廣播、電視、電影片、錄影物、電子訊號、電腦網路、報紙、雜誌、看板、海報、單張、通知、通告、說明書、樣品、招貼、展示或其他文字、圖畫、物品或電磁紀錄物宣傳。
4.審查上市之加熱菸,不得以「通過健康風險評估」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
註4:《菸害防制法》第12條第1項第8款規定:菸品、指定菸品必要之組合元件,其促銷或廣告,不得以下列方式為之:八、以茶會、餐會、說明會、品嚐會、演唱會、演講會、體育活動、公益活動、宣稱通過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或其他方式為宣傳。
註(1)MPOWER是WHO針對菸害防制的六項策略,包括:
• Monitoring監測菸品使用與預防政策;
• Protect透過無菸環境的立法保護人們免受菸品危害;
• Offer提供戒菸協助;
• Warn透過菸盒包裝圖文和大眾媒體警示菸品危害;
• Enforce加強執行菸品廣告、促銷和贊助禁令;
• Raise提高菸草稅。
註(2) 菸品容器素面包裝,即規定菸品外包裝的底色只能用「土綠色-Pantone 448」(俗稱大便色),不可以有品牌標幟、色彩、推銷性文字來凸顯品牌形象,連菸品品牌名稱的呈現都被規範同一字體、字級和顏色,目的是降低菸品的吸引力、消除菸商菸品廣告及促銷功能、防止誤導性菸品包裝、加強警示圖文的有效性。

「2025世界控菸大會(WCTC)焦點論壇」與談內容
一、MPOWER/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羅素英組長
為有效減少菸害對國人健康的威脅,臺灣政府積極推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 MPOWER六大策略的菸害防制政策,致力打造無菸健康環境:
(M)監測菸品使用與防制政策(Monitor):
國民健康署每年辦理青少年與成人吸菸率調查,作為政策規劃依據。經逐年推動,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從97年的21.9%下降至113年的12.8%,降幅近4成(41.6%);青少年吸菸率在國中學生部分,由97年7.8%降至112年2.0%,降幅超過7成(74.4%);高中職學生部分,由96年14.8%降至112年6.7%,降幅超過5成(54.7%)。最新數據顯示,青少年吸菸率已降至歷年新低,顯示菸害防制政策有具體成效。
(P)保護民眾免受二手菸危害(Protect):
透過《菸害防制法》修法,擴大禁菸公共場所範圍、禁止電子煙及未經核准加熱菸,保護更多非吸菸者的健康。
(O)提供戒菸協助(Offer help):
全臺約有2,700家的戒菸服務機構(醫院、診所、衛生所、藥局),並提供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與戒菸衛教資源,協助民眾成功戒菸。
(W)警示菸品危害(Warn):
我國菸品容器警示圖文面積由35%擴大至50%,並持續透過多媒體及數位行銷,向年輕族群傳達菸害危險訊息,提升風險認知。
(E)禁止菸品廣告、促銷與贊助(Enforce bans):
中央與地方政府全面查緝傳統媒體與網路平台上的菸品廣告,並主動監測社群與電商平台,杜絕違規行銷。
(R)提高菸品稅賦(Raise taxes):
自民國91年實施菸品健康福利捐與菸稅調升以來,吸菸率持續下降,顯示稅賦政策具備實質嚇阻效果。
未來,政府將持續精進菸害防制工作,守護國人健康,邁向無菸世代。
二、菸品容器警示圖文及素面包裝/中央研究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吳全峰
世界衛生組織(WHO)《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2005年正式生效20年以來,持續推動菸品容器印製健康警示圖文,已有110國執行菸品容器警示圖文政策,WHO進一步倡導「素面包裝」—以去品牌、去商標、去色彩、搭配大面積警圖的方式,有效降低菸品吸引力。至今,已有包括澳洲、加拿大、英國、泰國等在內的25個國家實施素面包裝。國際間,包括比爾蓋茲基金會與彭博基金會早在2000年代起即投入資金,協助各國推動大幅警示圖文政策,現也積極倡導素面包裝,是壓制菸商行銷、保護公共健康的關鍵策略。
台灣自2009年實施正反面35%面積的警示圖文,歷經多年推動,在政治壓力與立法委員杯葛下,至2023年才通過修法將面積提高至50%,但是在全球排名仍相當落後。
「健康台灣」是全民願景,讓世界看見「健康台灣」,推動菸品大幅警圖與素面包裝刻不容緩,但面對菸商新型菸品、行銷伎倆推陳出新,政府應盡速推動面積85%警示圖文並採用素面包裝,若能進一步仿效加拿大、澳洲做法,要求每支菸都要印上警語、全面禁止菸品陳列展示,更能有效促成老菸槍戒菸,預防年輕人加入吸菸的行列,達成全民期待的「健康台灣」目標。
三、戒菸治療/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温啟邦
台灣菸害防制的成就與菸害遺毒-與AI共同回顧與展望
- 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吸菸文化有顯著改變,公共室內已看不到吸菸,吸菸有害盡人皆知,戒菸門診已融為門診戒菸,男性成人吸菸率,已從47%(2000) 減半,降至24%(2020),成果卓著,菸害嚴重性與其潛藏潛伏期的可怕,已漸被民眾淡忘。
- 其實,台灣吸菸人數雖減半,當今仍有230萬吸菸(男200萬女30萬),過去我們說每兩名吸菸者會有一人死於菸害,WHO 更說全球死亡人數中,平均每4人就有一人死於菸害,(西太平洋地區更達44%)。依此1/4比例,台灣死亡人數堪憂。
- 2000年時,我們發表台灣每年死於菸害達18,803 人,關於2020年台灣的吸菸歸因死亡人數(Smoking-Attributable Mortality, SAM),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年度概估,台灣每年約有27,000人死於菸害,相當於每20分鐘就有1人死亡。這是因為菸害死亡有十到三十年的潛伏期,加上人口老化,全死因中有一半死於癌症。此趨勢與美國類似,它們也是吸菸率大幅下降,但菸害死亡數不降反升(480,000)。
- 賴總統以醫師背景,呼籲健康台灣設立減少癌症死亡1/3 的願景,是很重要的宣示。
- 審視權威雜誌(Ca Journal)發表之美國經驗,自1990-2020三十年間,美國癌症死亡減少33%,都一致認為癌症死亡能夠減少,菸害防制是首要功臣,而非篩檢或治療。
- 台灣要能加速減少癌症死亡,就需重新評估我們在MPOWER菸害防制上的努力力道,尤其是菸價對吸菸率與減少死亡率的功效。
- 法國菸價漲三倍,吸菸率與肺癌死亡率出現減半,證明漲菸價會創奇蹟。
- 台灣菸價若能從110元提高至400元,AI預測吸菸人數會少70萬人,男生吸菸率降至14%,十年內癌症死亡數的減少可達15000,達到賴總統減1/3的遠大目標。
- 大幅提高菸價,是在避免慢性擠壓吸菸者,也是預防青少年吸菸的最有效方法。
- 菸價提高至400元,吸菸人數會減少1/3,吸菸者又會減量1/3吸菸,在大幅全面戒菸前提下,台灣仍有160萬人吸菸,每6人仍有一人吸菸,每年由加菸價的額外收入,仍可達1250億,是個可觀的意外收穫,可長達十年,可填補台電的虧損,綽綽有餘。
四、加熱菸危害/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
新型菸品除了專家們提到菸商誤導減害的問題外,對年輕人而言更嚴重的是成癮問題,新型菸品沒有菸臭味、使用便利,而且不論是電子煙或是加熱菸行銷策略都是一致的,主要都是透過網路平台廣告行銷,正悄無聲息滲透到年輕人的生活中。
年輕人的健康不能等,全球已有約30個國家禁止電子煙、10個國家禁止加熱菸,而台灣是採一禁(電子煙)一管(加熱菸),加熱菸通過審查才可以上市,但不表示「健康台灣」要開放。
政府實應立即成立「衛生福利部新型菸品查緝平臺」,確實監控與防止所有新型菸品的魅惑行銷。
※論壇相關資料與照片: https://reurl.cc/ekO6GW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