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輿論下的月經偏見:小紅帽用行動補上教育缺口
月經對一半的人來說,是每月固定的身體經驗,卻在公共討論中始終充滿誤解與偏見,甚至連衛生棉的尺寸差異與功能,到今天仍常被曲解。
我身邊有男生朋友,他們可能真的就會不明白說 ,為什麼衛生也會分這麼多的尺寸。比方說他們會覺得那種24公分、23公分比較小的,就是應該是for就是可能臀圍可能比較小的女生,那如果是30幾公分,他們就覺得可能是體型比較壯碩的女生會需要用到30幾公分。
許多人即使成年,對月經知識仍是一知半解。而小紅帽長年推動月經平權,並設立小紅厝月經博物館,透過展覽與講座,讓更多人理解月經經驗。
可儘管社會逐漸開放討論,社群媒體仍充斥著像「使用夜用衛生棉是拜金」這樣的偏見言論,反映大眾對月經的理解,與現實仍存在落差。
因為在網路上說話不用負責啊,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我覺得才會有很多這樣子很偏激的言論。就是月經帶來的,對生活的不便跟一些辛苦,是完全被異性低估的,因為他們沒有辦法體會到。所以網路上才會有很多女生說,我願意用4個月的當兵去換40年的月經這件事情。
面對錯誤與歧視言論,小紅帽不選擇反駁,而是嘗試看見話語背後映照的社會結構與知識斷層,將爭議轉化為溝通與教育的起點,
我們會去分析這個輿論背後映照的一個什麼樣子的社會,一方面是推廣了正向的、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其實他也讓這些汙名慢慢慢慢它自動會消除掉。回過頭來看到社群間的事情,演算法會讓我們去看到你自己想要看的,久而久之就會覺得這好像是世界的縮影,那我們要離開網路的平臺,參與實體的活動,才會發現其實這個社會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人。
社群輿論反映出集體觀念,而走出網路、接觸現實,才能看見更多元的聲音。從線上倡議到實體展覽與教育,小紅帽讓月經脫離羞恥與誤解,回到理解與尊重的日常。
記者李芷馨 臺北報導
本篇報導使用AI工具協助產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