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風雨中為民主發聲:一場沒有政治明星的公民集會原民不缺席

2025/07/20 11:22
423次瀏覽 ・ 4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風雨中為民主發聲:一場沒有政治明星的公民集會原民不缺席

{台北 2025.7.19.記者/程德昌 Valjeluk Katjadrepan

        台北青島東路在綿綿細雨中,聚集了一群為台灣民主自由發聲的民眾。這場集會沒有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站台,沒有任何為了選舉造勢的企圖,參與者唯一的訴求,就是捍衛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


守護台灣民主,反思原住民族定位

        這場雨中集會的核心,在於對近期台灣社會一系列事件的反思,尤其針對部分人士在國家認同上的模糊表態,以及對原住民族地位的矮化深感憂慮。集會上,與會者提出了數個振聾發聵的質問,直指當前台灣社會面臨的深層認同危機。


質疑聲浪:為何放棄「台灣主人」身份?

        一個最令人不解的疑問是:「究竟是怎麼樣的想法,讓他們放棄當『台灣的主人-原住民族』,反而前去北京拜見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這句話點出了許多原住民族人內心的困惑與不滿。長期以來,台灣原住民族被視為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是台灣文化與歷史的根源。然而,近期卻有部分原住民族代表選擇前往中國,與對岸官方進行接觸,這讓許多支持者感到背叛與不解。

       「台灣的主人」這一詞,不僅僅是一種稱謂,更代表著原住民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權利、文化傳承以及自主性。當這些代表選擇跨越海峽,與中國官方對話時,其所展現的姿態與對話內容,都引發了台灣社會對於其是否堅守「主人」身份的疑慮。尤其在兩岸關係日益複雜敏感的當下,任何對外接觸都可能被賦予政治解讀,進而影響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國家利益。


「台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藍白立委的自我矮化?

        另一個尖銳的提問則指向台灣的政治生態:「究竟是怎麼樣的想法,我們的藍白立委成為了『台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甘願自我矮化成中共的一份子?」此番言論直指部分台灣民意代表在言行中,透露出將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的傾向,甚至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論述。

        「少數民族民意代表」這樣的稱謂,與中國的政治語境高度吻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體制中,所謂的「少數民族」是在中華民族框架下的次級群體。若台灣的民意代表自我定位為「少數民族民意代表」,無疑是在意識形態上接受了中國對台灣的「一中原則」論述,將台灣從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降格為中國轄下的一個「地方政府」或「省份」。這種「自我矮化」的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台灣的國際形象與主權尊嚴,也可能導致台灣在國際社會上被邊緣化,甚至失去與其他國家平等對話的基礎。這也讓許多台灣民眾質疑,這些民意代表是否真正代表了台灣人民的利益,還是屈從於外部壓力,成為了中共統戰下的「一份子」。


血濃於水還是國家認同?

集會中第三個核心疑問是:「究竟又是怎麼樣的想法,會認同台灣原住民族與對岸血濃於水,認同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這句話直擊了兩岸關係中複雜的民族與國家認同議題。

「血濃於水」是一種常見的文化與血緣連結說法,旨在強調兩岸人民在文化和族源上的相似性。然而,將這種文化連結無限上綱到國家認同層面,並將台灣原住民族也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範疇,則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台灣原住民族擁有其獨特的語言、文化、歷史與傳統信仰,與漢族文化存在顯著差異。將其歸類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不僅可能模糊了原住民族的獨特性與主體性,更可能在政治上被解讀為否定台灣原住民族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獨立認同,進而為中國統一台灣的論述提供藉口。

        對許多台灣人而言,國家認同不單單是血緣或文化的連結,更包含對民主、自由、主權的共同價值認同。因此,將「血濃於水」的概念延伸至國家認同,並試圖以此來消解台灣主體性,是許多台灣民眾所不能接受的。


為何選出如此國會人才?

       參與者們對部分民意代表的行為表達了強烈的失望與憤怒:「少數民族原住民族傻傻分不清楚 丟盡了台灣原住民的臉,為何會選出這種國會人才。」這句話反映出民眾對政治人物期許的落差。

        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中,肩負著傳承文化、發聲請命的重要責任。然而,當部分原住民族代表的言行,在國家認同上表現出模糊或傾向北京的立場時,不僅讓許多原住民族人感到蒙羞,也讓台灣社會大眾質疑,這些民意代表是否真正代表了原住民族的權益與尊嚴,而非個人利益或特定政治立場的延伸。

        這場風雨中的集會,雖然沒有政治明星的光環,卻展現了台灣公民社會自發捍衛民主自由的堅定意志。透過這些直接而尖銳的提問,集會者不僅表達了對當前政治亂象的不滿,更呼籲全體台灣人民共同反思,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局勢中,如何堅守台灣的主體性,捍衛民主價值,確保台灣的未來不被任何外部力量所定義。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