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以諾博士鼓勵巴金森朋友「我們都不完美,所以彼此扶持」
採訪撰文/ 李瑞娟
施以諾博士是輔仁大學醫學院跨專業長照碩士學位學程(所)主任,也是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同時身兼作家、《維他命施》電視節目主持人等身分。
當我們討論到巴金森家人的照顧問題時,突然覺得巴友本身可能罹患憂鬱症之外,連照顧者本身也多少有憂鬱傾向,因此提出疑問,希望施博士能有一個方法或解答給我們讀者。
施博士以自己的朋友、一位地位顯赫的人為例,分享那位朋友在演講時真誠坦然說出他曾經深受憂鬱之苦的掙扎與痛苦,以及他怎麼靠著信仰走出那一切的過程。
「那位朋友說,各位,也許有人覺得我不配講這個主題,但我要說,如果我可以走出來,您也可以!新的一年,我們也許會面臨許多想像不到的困難與挑戰,但我們依舊可以有盼望。」
身為精神科治療師,施以諾博士知道有些人對於憂鬱症這種疾病懷有偏見,但是那位朋友如此坦然面對,愈講愈動人,甚至吸引台下許多人的目光,並給予真誠的理解與包容。
「這讓我想到在歷史上,一代佈道家保羅曾說,上帝的恩典是夠人們用的,因為上帝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保羅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強調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見證上帝是怎樣幫助了他。」
施以諾博士認為,這個世界固然有許多險惡、辛苦之處,然而這世界也有許多的「美」。
「這世上有一種美, 叫做『雖然我們都不完美』。 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所以我們才會彼此扶持、分擔,因而發揮出人性的美好面;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所以我們才可以在某些成功的事蹟中看到上天的恩典,見證上天對人的愛。承認我們都不完美,反而讓我們顯得可愛,而非高不可攀。」
「雖然我們都不完美,但上天依然愛我們;雖然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選擇彼此接受,而非彼此攻訐;雖然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依舊能發出自己該發的光和熱。」
施以諾博士不愧是名教授,透過他的解說,讓原本憂愁的人轉為笑臉,並心存盼望。最後,他鼓勵巴金森家庭每位朋友,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願意,願我們都善用自己的不完美, 勇敢地為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美好!」為這次專訪畫下盼望的句點。

▲施以諾博士。(照片提供/ 施以諾)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