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檳榔轉型護水土 重現綠意山林景

2025/05/23 19:30
23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標一: 檳榔樹侵生態 昔日山林景色不再

OS:一眼望去,滿山遍野的檳榔樹覆蓋著整座山林,如此景象已是台灣低海拔山區獨有的特徵,過去曾是各種樹木植被組成的森林環境,如今早已遭到檳榔樹全面取代。

BITE:

民眾 李先生

就是看起來很醜之外,對於我們的山上呢,感覺生態也會造成一些破壞。

民眾 徐小姐

因為畢竟可能會有土石流的部分,然後會蠻影響到環境安全的。

標二:樹根抓地力淺 豪雨加劇土石風險

OS:除了破壞山林美觀,檳榔樹急淺層的抓地力也間接導致山區土壤更加鬆弛、水土保持遭到破壞,若是遭遇規模較大的強降雨,鬆動的山坡更可能導致土石流發生。

BITE:

農業部水保署坡地管理副組長 姜燁秀

那就檳榔來講,它的枝幹是比較細長的圓柱形,所以降雨的時候,它的穿透雨量會比較大,比較沒有辦法保護土壤。

標三:政策引導轉型 降低檳榔種植面積

OS:根據農業部農糧署統計 ,近年來檳榔樹種植的面積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主要就是農糧署推出的檳榔廢園政策,試圖降低檳榔樹的覆蓋率,轉而種植其他作物。希望能減少檳榔樹對山區水土保持帶來的破壞。

BITE:

油茶樹農 陳生慶

一直有一個希望是,把對人體健康,跟對土地永續有害的檳榔,全部轉作成更好的油茶樹,那我們也很希望透過我們的轉作,建立某一種典範。

標四:廢園轉作見效 山林重現綠意生機

OS:透過檳榔廢園政策,轉型種植其他農作物,除了加強水土保持的措施,同時更能幫助山林環境重回往日景色。

 

記者 林長岳 吳齊桀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