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為受刑人送餐 台灣獨有「會客菜」文化

2025/05/13 19:30
8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3
檢舉

NS 會客菜餐廳炒菜畫面

標一:台灣獨有寄菜文化 維繫鐵窗兩側

OS

週三上午,在臺北看守所外,一攤一攤的店家正在等待顧客上門,原來,今天是北所的會客日,也是家屬久違能看到鐵窗另一側家人的機會。在台灣人的觀念裡,對於正在服刑的家人,我們總是希望除了見面以外,也要帶上豐富的菜餚,為他們「補一下」。

BITE 聲音來源 臺北看守所接見室

第四梯次現在開始接見

第四梯次現在開始接見

BITE 聲音來源 受刑人家屬 王小姐

(今天有帶什麼特別準備的菜嗎?)

一般都是他喜歡吃的菜

(都是自己做的)

OS

其實,像王小姐這樣的案例並不少,但現在的人有時並沒有那麼多時間能親自下廚,因此在監獄、看守所外也自成一個「會客菜商圈」。

BITE 會客菜老闆 周傳

(會客菜像是哪一些菜色)

(是賣得最好的)

辣椒豬肉

這個比較重口味

裡面是最基本的

標二:會客菜禁忌多 規定習俗各不同

OS

採訪期間,店裡也持續有家屬打來詢問寄菜服務,但其實,就是這樣簡單的寄菜,也有許多的眉角要注意。

CG

根據北所規定,像是帶骨的食物以及含有湯汁的食物都是不能寄送的。而根據民間傳統,則是不能同時送「香腸」、「雞」、「鴨」,因為這些食物合起來的諧音「香腸雞鴨」近似於「延長羈押」,對於受刑人來說,難免會有些忌諱。

標三:傳遞思念味道 牽掛跨越高牆

OS

就算沒辦法觸碰、擁抱,但這些裝在保鮮盒裡的菜,裏頭裝的滿是牆外世界的溫度,是家人一份說不出口的牽掛與等待。而也正是這份深藏心底的情感,才讓台灣的看守所、監獄外衍生出這樣獨一無二的「會客菜文化」。

記者黃芊昀 蔡貽婷 採訪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