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回鑾在泡腳?新埔神到不行的國際里山社區
草根信仰×草原保育×永續生活力,苗栗通霄新埔社區居民以里山足浴款待旅人,讓人放慢腳步、輕鬆歇息,在山海間遇見一場祝福。
通霄新埔用足浴迎媽祖,天然湧泉與里山草原一起出場
每年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成千上萬的香燈腳跟隨神轎一步一腳走過西海岸。今年5月11日,在媽祖回鑾途中,一處低調卻別有故事的社區悄悄出招:在苗栗通霄的新埔社區,居民們端出一盆盆草本足湯,請香燈腳「坐一下、泡一下」,來場信仰旅程中的療癒時光。
這場「護足安穩」的足浴體驗,看起來簡單,卻藏了許多巧思。水,是來自社區天然湧泉;草,是埔姜和紫蘇—這些在地長輩熟得不能再熟的藥草;香,是牛至和藿香結合的一種溫柔、帶點土地氣息的味道。當腳泡進去,整個人彷彿也慢了下來。
「其實我們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一位社區志工笑著說,「只是這次換個方式,讓更多人認識我們的風景和信仰。」

▲圖:在地湧泉足浴讓香燈腳放鬆體驗
信仰在地、風景在心:嶺頂土地公登場
苗栗縣通霄鎮新埔社區,是那種你聽過日落大道、心型公路,開車會路過,但走進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這裡最有名的地標,叫做「嶺頂土地公廟」,位在山與海之間一處開闊的高地上。信徒說這是「神明最會選點」的廟,因為從廟口往外看,是一整片的藍與綠,還有海天一線的草原生態系,住著生物多樣性。
土地公在這裡已經坐鎮三百多年,傳說還會在夜裡變成神火,在海上指引漁船返航。這座被暱稱為「草原上的守護神」的廟宇,不只守護居民,也成了社區對外說故事的起點。

▲圖:嶺頂土地公(圖片來源:通霄鎮新埔國小)
今年,土地公與媽祖「雙神出場」,足浴變成了一場信仰的交會,也是一場日常生活的創意展演。
不只是泡腳,是讓世界看見臺灣農村的方式
這場足浴,其實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中分署的一場「溫柔推手」。臺中分署近年陪伴新埔從傳統農村轉型為國際里山案例,重視本土植物、生態教育、在地信仰、青年返鄉,慢慢串成一個新的社區永續里程。
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分署長陳榮俊開心地分享,新埔社區成功登錄聯合國「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成為臺灣具代表性的里山國際案例。這次透過一場足浴體驗,將原本深奧的永續理念轉化為貼近生活的溫度,讓人得以停佇片刻,輕輕坐下,便能感受到在地居民細心守護里山地景的那份用心。接著說:「我們希望永續這件事,不只是講給專家聽的,而是讓路過的香燈腳、來訪的遊客,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

▲圖:苗栗縣通霄鎮新埔社區里山地景
新埔國小的永續承諾,為未來鋪路
新埔國小在這場跨域合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與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合作,積極參與社區的生態導覽與資源調查工作,並結合課程實施生態與人文踏查,深入了解地方自然與文化特色。學生們在老師與社區夥伴的帶領下,走訪社區草原與潮間帶,不僅學習觀察與記錄,也親身參與地方知識的傳承與實踐。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們從小建立對土地的認同與關懷,也讓生態意識自然融入日常生活,成為推動永續社區的重要一環。

▲圖:新埔國小透過課程結合里山實踐,讓孩子從小培養對土地的認同與生態永續意識
草原、神明與人心,走進新埔剛剛好
新埔的創意足浴活動,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泡腳也可以是一種地方體驗;原來神明的故事,可以跟土地的保育連在一起;原來農村的轉變,不一定要轟轟烈烈,只要有人慢慢做、慢慢講。
或許,下次您也可以來這裡,走走嶺頂步道,看看草原生態的里山地景、見證生物多樣性如何在這裡生存、跟土地公說聲好。因為有些祝福,不是求來的,是走進來的。

▲圖:新埔社區天然湧泉足浴:走進社區的里山地景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